第 276 章:风云激荡下的抉择与误判(第2页)

 “即便如此,这与我们当下的困境又有何关联?” 咸丰皇帝面露疑惑。 

 “陛下,如今俄罗斯在沿海地区自顾不暇,我们只需调动满洲部分八旗军,便可趁机夺回滨海边疆区。如此一来,我们在英国与俄罗斯的战争中站边英国,便有了要求其协助镇压叛乱的正当理由。” 

 “那些英国人会轻易答应吗?” 

 “即便他们拒绝,趁着俄罗斯局势不稳,收复失地也是一步好棋。况且,满人八旗军长途跋涉去南方平叛,困难重重,不如让他们在远东有所行动,既能试探局势,又可作为日后与英国谈判的筹码。~天\禧?暁^税+王^ ?追¢醉¨鑫?彰*劫?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雪前耻的良机。” 

 奕訢一番分析,条理清晰,利弊分明。 

 咸丰皇帝思索再三,觉得此计可行,既无需大规模调动兵力,又有诸多潜在好处,当下便下令抽调满人八旗部分兵力,前往边境试探滨海边疆区局势。 

 >>> 

 咸丰时期,西方己经经历了工业革命,武器装备飞速发展。 

 然而,八旗军的装备却依旧陈旧,更别提绿营了。 

 他们大多还在使用冷兵器时代的刀、矛、弓箭等,火器方面虽有鸟枪、火炮,但与西方先进枪炮相比,技术落后。 

 例如,清军鸟枪射程近、射速慢,而英军的燧发枪在射程和射速上都远胜一筹。 

 火炮铸造工艺粗糙,炸膛事故频发,且机动性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不仅装备差,而且军事训练荒废,曾经作为八旗军立身之本的骑射技艺,此时己逐渐荒废。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很多八旗官兵贪图享乐,对军事训练敷衍了事。 

 士兵们平日里不勤加操练,骑射技术生疏,甚至连基本的队列训练都无法保证质量。 

 在一些检阅中,常常出现士兵骑马坠地、射箭脱靶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军队腐败严重,腐败之风在八旗军中盛行。 

 军官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士兵生活困苦,士气低落。 

 同时,为了谋取私利,军官在兵员招募上弄虚作假,吃空饷的情况极为普遍。 

 一些老弱病残甚至根本不在营的士兵名字仍在军籍上,实际领取军饷的是军官本人或其亲信,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实际战斗力。 

 而且战术思想僵化,面对新的战争形势,八旗军的战术思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冷兵器时代和简单火器协同作战阶段。 

 他们习惯于列阵对攻,不善于灵活多变的战术,难以应对太平军等对手采用的运动战、游击战等新战术。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八旗军常常因战术呆板而陷入被动,遭受重创。 

 由于长期养尊处优,许多八旗子弟生活奢靡,体质逐渐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