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山河主
浑浊的江水在船身两侧翻涌,如同母亲河流出的脓血。
船舱内,油灯昏黄,映照着“山河主”那张布满风霜、如同老农般的脸庞。
他盘膝坐在角落的蒲团上,赤足沾着些许江水泥渍,腰间褪色的葫芦和铜绿罗盘安静悬挂。
面对微光真人与守静真人探寻的目光,以及刘小玲掩饰不住的好奇,他沉默片刻,终于用那带着浓重乡音、如同砂石摩擦的低沉嗓音,缓缓道出那尘封于山河社稷之下的秘辛。
“吾名已忘,道号早弃。‘山河主’,非名非号,乃一‘契’,一‘责’。”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船舱,望向了亘古的岁月,“其源,可溯至禹王导九河、定九州之时。”
“昔年洪水滔天,非止天灾,更有九幽邪物借水势侵扰人间。禹王铸九鼎,非独镇天下气运,亦为封镇九幽门户。
然九鼎乃死物,需有‘活契’与之相连,代代相承,以人心合天心,以人魂系地脉,方能维系封印,调和九州风水龙气,使其不为邪祟所趁,亦不因王朝更迭而崩坏。”
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枚布满铜绿的罗盘:“吾之师承,便是这‘山河之契’的守护者。非道非佛,非巫非儒。无名无派,只尊‘社稷’二字。
每一代‘山河主’,皆由上一代于九州龙脉交汇之地寻得天生地养、灵根深种之人,以秘法传承‘社稷罗盘’与‘息壤葫芦’,并引其魂灵与九州龙脉核心订立生死之契。”
社稷为凭,山河为刃
“吾之力,非修而得,乃‘借’而来。”
“山河主”的声音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宿命感,“借泰山之雄,可镇妖邪;借昆仑之魄,可定乾坤;借江河之势,可分浊浪;借厚土之德,可蕴生机。
这罗盘所指,非方位,乃地脉龙气之流转。这葫芦所盛,非酒水,乃取九州灵穴之‘地乳’,可续命,可疗伤,亦可为引。”
他看了一眼昏迷的我和花喜鹊:“予汝等之药,便是稀释万倍之‘地乳’,吊命续魂尚可,断肢重生、魂伤尽复却是妄想。真正的山河之力……”
他顿了顿,眼中那浑浊深处的山河虚影一闪而逝,“磅礴无匹,却也……沉重如山!凡人之躯,纵有契约为凭,亦如蝼蚁负山,妄动则有倾覆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