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道士之长生有道坐言起行
第518章 蜀南
1996年深秋,一架隶属于“非自然现象应急处理局”的、涂装低调的运-7运输机,在蜀南某军用机场的跑道上颠簸着降落。
舱门打开,带着巴蜀盆地特有的、混合着水汽、尘土和一丝淡淡辛辣植物气息的湿润空气扑面而来。
机场外,一辆沾满泥泞的绿色北京212吉普车早已等候多时。
开车的是个皮肤黝黑、精瘦干练的年轻小伙,叫小伍,是总局驻蜀南联络处的外勤,也是这次行动的接应和向导。
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川音,语速极快,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直爽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顾问!宋同志!一路辛苦咯!” 小伍麻利地接过我们简单的行囊,主要是宋璐装满符箓和典籍的背包以及我的剑匣,塞进后备箱,“情况紧急,我们边走边说!”
吉普车咆哮着冲出机场,汇入省道。
窗外,蜀南的风景如同画卷徐徐展开。
道路并不宽敞,柏油路面多有修补的痕迹,两旁是连绵起伏、植被茂密的丘陵,梯田如同绿色的阶梯,一直延伸到云雾缭绕的远山深处。
偶尔可见依山而建的村落,多是灰瓦木墙的老房子,间或有几栋贴着白瓷砖的新式小楼突兀地立着,显露出时代变迁的痕迹。
田埂上,戴着草帽、背着背篓的农人缓慢行走;公路上,除了稀少的汽车,更多的是满载货物、吭哧作响的农用三轮和驮着沉重货物的骡马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缓慢、沉重而又充满生机的乡土气息。
“花喜鹊是三天前进的‘落魂坡’。” 小伍一边熟练地在盘山公路上甩着方向盘,躲避着路面的坑洼,一边语速飞快地介绍,“那地方邪性得很!解放前就是个乱坟岗,后来发现了矿,五六十年代红火过一阵,国营‘岷山第三矿务局’在那里开了好几个大矿洞,主要是铅锌矿。
后来资源枯竭,加上…加上事故太多,八十年代初就彻底废弃了。本地人基本不去,都说那里阴气重,进去容易‘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