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谢瘸子看向苏晴的眼神,带着十足十的无奈。 

 到底谁才是大学生? 

 论起高考,肯定是苏晴更懂啊。他又不懂。 

 苏晴啃一口雪糕,假装嘴巴很忙,心里默默吐槽:非要问,真回答实话,你又不爱听啊。 

 王翠芬不懂高考,但她懂自家孩子,她白了谢瘸子一眼,“问问问,还有什么好问的?健康和桂英这都考了两次了,都还没考上,你心理还没点数啊?” 

 “有数。”谢瘸子老实回答。 

 第一次高考,苏晴考上了,第二次高考,谢卫东考上了。 

 要说起学习条件和资源,苏晴是小学没毕业,高中也没去学校读,全靠在家自学。谢卫东更惨,他得一边在农村挣工分养家,一边备考。 

 学习资料还是那资料,但苏晴和谢卫东都考上了,就谢建康和谢桂英没考上。用排除法也该知道是谁的问题了。 

 谢瘸子理智上觉得谢建康他们应该考不上大学,但感情上,谢瘸子又觉得他们说不定能上。 

 毕竟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叫运气。 

 万一就考上了呢。 

 “只希望建康他们争气点,好好考个大学,能替家里省点钱。”谢瘸子就这么点卑微的希望了。 

 王翠芬乐了,“这不过年不过节的,你还许上愿了?” 

 “少说两句风凉话。”谢瘸子期待的说道:“说不定建康他们去农村历练一段时间,就长进了呢。 ” 

 苏晴也在一旁附和,“爸说得有道理。下乡生活很锻炼人的,建康和桂英以后肯定会大有长进。建康和桂英懂事一点,妈你也能少操心一点。” 

 这话倒不是敷衍,下乡知青中的人才,是真挺多的,只要有心,就能得到改变。 

 原身是71年16岁下的乡,那个时候的知青,还是满腔热情。有大半的人,都抱着支援农村和向农民学习的态度去的,是真觉得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能大有作为。 

 原身所在的知青点就有一个扎根派的老大哥,人家下乡干农活,不叫苦不叫累就算了,下工了还组织其他知青,教队上的孩子读书,后面他们大队就成立了一个简单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