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画

    第二日一早,满满带着“滴酥牡丹笑”和“奈花索粉”上御街摆摊。
 




    新推出的“奈花索粉”要价三十文一份,所说比旁人家的贵些,但是小娘子的手艺这几日下来大家都有目共睹,倒也都愿意买单。
 




    这小娘子卖的奈花索粉和一般的索粉不同,清清凉凉,正适合夏日的风味,嚼起来既不绵软无味,也不会太硬,难以下咽。
 




    满满早买好了编织好的小竹碗,其中铺上一层油纸,便可以一边走一边吃。一个成本大约一文钱都不到。
 




    摊子上,一个大缸子里装着白中带绿的索粉,旁边则是两个小盆,一个放着洗净的奈花,另一个则放着浇头。有人来买,就拿起一个小竹碗,放上一碗索粉,用浇头一淋,然后零星撒上几朵奈花,便做成了,方便快捷。
 




    有人提议道:“小娘子,您何不备下几个食盒?若是有人想吃,但又不便来买,找个闲汉便拎着食盒送过去。”
 




    满满一听,觉得有道理,改日便带了三四个食盒,果不其然,有路人尝了好吃,便又买了几碗,满满放在食盒里,雇了几个闲汉送到客人家中,待送到后又把食盒送了回来。
 




    还有人提前预定:“小娘子,明日辰时,送两碗索粉,一份滴酥到雀安桥下王大发家中。”
 




    满满拿了一个小账本,一一记下,甚至还有人直接派人送来小纸条,上面写明了何时何地,需要些什么东西。
 




    满满一边摆摊,一边不忘宣传:“各位客官,我家铺子又翻修了一遍,重新开业,样样都新鲜着呢,午间晚间都备下了时兴的菜式,味道有保障,价格也比大酒楼便宜,各位记得来尝尝!”
 




    不仅如此,薛以安送来的模子,她也印了试试,这样一来,不用一张一张的画,这模子还雕的很精细,印出来的画栩栩如生,不像是寻常小作坊的样式,倒像是大酒楼才有的排面。
 




    满满去买菜的时候也不忘宣传,给去过的菜摊子各留下了一沓,并嘱咐道:“若是有客官拿着单子来我铺子里,只需报上哪里拿到的,到时候,每成交一笔,我给各位老丈大娘五文钱!”
 




    一听有钱赚,还不需要什么成本,各位摊贩也乐见其成,愿意替她宣传。
 




    这几日,满满早晨上御街摆摊。收摊后,便去菜市场买一些当季的菜,午间晚间便在铺子里经营。
 




    自从铺子翻修之后,能容纳的客人大大变多。饭店走进铺子一看,只见一楼大堂里,每一张方桌旁围坐着散客;再往里走,院子里,流觞曲水,亭台楼阁,好不秀丽,亭子里,有时还有人抚琴吟诗,吃一些秀致的点心;上了二楼,也是一个个雅间,每一个小隔间风格不同,佐以不同的花草植物,有的大气端庄,有的小巧秀丽,有的花团锦簇,有的竹兰相伴。这些花都是新鲜的,满满和吴嫂子说好了,每日都买一些花供应到满满铺子里,也给满满实惠的价格。
 




    现下就是还有三点不好。
 




    一个就是满满本钱少,菜品不全,只能做什么吃什么。有的客人出手阔气,一顿能点十个菜,满满却只备了三五个。
 




    第二个就是满满的食肆并不供应酒,吃饭没点酒始终差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