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观音设局降灾殃,圣才献穗镇唐皇(第2页)

 众人面前供奉的白猿泥像忽然动了动,随后从中裂开,白墨的身影从中走了出来。

 众百姓见状,激动地高呼:“是大圣庙的圣宫显灵来帮我们了!”

 要说这群百姓为何称白墨为圣宫,还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大唐初定没多久,白墨便已经来到了大唐。

 他凭借前世在学校所学的一些基础农耕知识,诸如育种、嫁接等,以及各种利民之法,以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名义建立了大圣庙。

 庙中供奉着两座泥像,一尊是他自己,另一尊是孙悟空 。

 白墨在宣传时,将自己塑造为造福大唐的“圣宫”,时不时以显圣之名,传出各种前世的管理经验与利民方针。

 而孙悟空,则被白墨塑造成了驱邪避灾的战神形象。

 在白墨的宣扬下,百姓们相信,只要虔诚拜祭孙悟空,便能保一家岁岁平安。

 只不过,平日里所谓的孙悟空显圣,大多是白墨施展手段变化而成。

 相较于那些虚无缥缈的祈福之举,百姓们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切实提高他们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多收获几斤粮食的人。

 而白墨,恰恰满足了百姓的这一需求,自然而然地,他便成了百姓们心中的“圣宫”。

 至于孙悟空,白墨心里盘算着,等他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再想办法提高其在百姓间的信仰。

 毕竟就目前而言,大圣庙尚处于小规模发展的阶段,白墨可不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举动,过早地引起观音菩萨等一众神仙的关注。

 然而,当今的唐太宗李世民却留意到了白墨所建的大圣庙。

 前些日子,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者前来,带着诚挚的邀请,希望白墨能够进宫与他相见。

 但白墨心中清楚,当时的局势下,并非与李世民会面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并不打算应下这份邀约。

 他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百姓,也希望通过帮助百姓获得人道功德,也能让自己在大唐境内发挥出更大的实力。

 眼下的百姓纷纷跪在他面前,恳请他出手拯救泾河龙王。

 白墨此前也听闻过泾河龙王的事迹,知道其确实是一条心系百姓的好龙。

 这些年,大唐各地总有恶龙兴风作浪,它们要挟百姓献上活人祭祀,否则便降下暴雨引发洪灾,亦或是让大地常年干旱。

 而自己也需要一条龙作为大唐的龙神,保佑整个大唐风调雨顺,而这泾河龙王便是自己心中的首要人选。

 白墨望向面前纷纷跪地,祈求拯救泾河龙王的百姓,神色温和道:

 “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了,放心,你们的龙王爷不会有事。”

 另一边,泾河龙王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直来到皇宫门首。

 言罢,白墨身影一闪,便在庙中消失不见。

 此时,唐王李世民正在梦中走出宫门,漫步于月花阴下。

 忽然,龙王化作人形,上前跪拜道:

 “陛下,救我!救我!”

 李世民正于宫中踱步沉思,只见一道黑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目光微凝,打量着眼前身形佝偻的泾河龙王,沉声道:

 “你是何人?为何深夜现身于此,又这般行色匆匆、跪地哀求,朕当救你,且把缘由细细道来。”

 泾河龙王身躯伏得更低,鳞片在烛火下泛着灰败之色,卑微的说道:“陛下乃人间真龙,身负天命,泽被苍生。‘

 “臣不过是有罪业龙,如今大祸临头 。”

 “前日臣因触犯天条,行事有违天道规则,玉帝判臣当由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

 “臣思来想去,走投无路,唯有陛下能救我一命。”

 “特来深夜叩拜圣君,只望陛下念在臣往日司雨护民的薄功,救我一命!”

 李世民听闻,眉头轻皱,略作思忖后开口道:

 “既是魏征处斩,他身为朕的臣子,朕救你。”

 “你放心去吧,朕自会保你平安。”

 泾河龙王得了承诺,心中大安,叩首谢恩后起身离去,忐忑的返回泾河龙宫。

 泾河龙王刚踏入自己的寝宫当中,便发觉龙床上竟端坐着一人。

 他反应极快,当即抽出宝剑,直指床上之人,厉声喝问:

 “你是何人?为何会擅闯本龙王的寝宫?

 从中传出一道声音:“泾河龙王,你当真觉得自己能活命?”

 “指使百姓去抓鱼的正是那算卦之人,他既有这般大本领,怎会看不出抓的是你的龙子龙孙?”

 “他显然早就看出来了,却还故意每日让人去抓,就是为了引你上钩。”

 “他明知你是龙王,还故意与你赌斗,且有通天手段,能上天请玉帝下旨令你降雨。”

 “泾河龙王,你难道觉得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逗你、吓你,然后好心给你指条活路嘛?”

 泾河龙王听后,顿时颓丧地松开手中宝剑,“啪嗒”一声,宝剑掉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