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南下

孟宇和于红兵分了钱给家里人买东西,这边孟冬青和魏瓒也收到了邀请。

 李青梅从乡下带回来的,盘头老师傅的孙女秀满要请他们吃饭。

 先前孟冬青给魏瓒打了电话,魏瓒很快就找了朋友,把秀满安排进了妇联干活。

 临时工,管吃,每个月十块钱的补贴。

 秀满干了有两个月了,就想着在她青梅姨家里做饭感谢孟冬青和魏瓒。

 妇联虽然调节家庭矛盾的时候,大多是劝和,但真需要她们撑腰的时候,底气还是挺硬的。

 秀满在妇联重新被洗了一遍脑。

 晓得了国家是有法定结婚年龄的,也看到了非常多的现实案例,明白婚姻不过是现实里的另一个牢笼。

 有些事,你说教再多都没用,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

 秀满不过替苦主吵了几架,就对男人这种生物产生了厌恶,她原以为,结婚嫁人过得不好,顶多就是挨打,见识多了才知道,还有比挨打更恶心人的事。

 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亲戚甚至是邻居……都能吃人。

 真正能把日子过好的,是有自己的主见,或者有稳定经济的女同志。

 有时候秀满还会被自己的“思想”气到,看着一个个跟她一样想法的人,快被折磨死还不愿意逃离牢笼,秀满只觉得气愤且无力。

 反正秀满现在不提要结婚的事了。

 秀满对自己的认知也挺清晰的,没户口,没本事,也没性格。

 她结婚,就是盘送上桌的菜,要是运气好碰着好人家,那没问题,但她不敢赌自己的运气。

 她现在每天就是去妇联上班,回来就替李青梅和许国伟分担带孩子的活,让两口子轻松了非常多。

 尤其是许国伟。

 他本来就是带孩子的主力,现在秀满下班回来做晚饭,饭后还能带三个大的玩,晚上能帮着带小南和小西睡觉,他一下子轻松了好多。

 现在就是秀满自己想搬出去住,许国伟都不会同意。

 虽然说李青梅把人带出来对满来说是恩情,但也不好白用这个劳动力,许国伟和李青梅准备开工资给秀满。

 也给不了太多,现在家里就许国伟工资稳定,李青梅在公园给人拍照,收入时多时少。

 一个月给秀满五块,算是给个零花钱。

 秀满死活没要,两口子一商量,最后决定不给了,这钱存着,等秀满结婚,给她当嫁妆。

 孟冬青和魏瓒来了趟,吃了顿贵省口味的酸汤火锅,吃得她两眼发亮。

 秀满被夸得满脸通红,“这就是我们那边的家常便饭,冬青姑姑爱吃,我常给你做。”

 除了酸汤,秀满说豆豉做的火锅也很好吃。

 但江市这边没有她们老家那种豆豉卖,得等天凉下来,她自己买豆子发酵,才有得吃。

 “我要去贵省。”孟冬青马上扭脸看向魏瓒。

 魏瓒倒是去过贵省几趟,去那边收山货,“明年年后再去,现在那边到处都在修路。”

 贵省大连连绵,等路修好,去那边会方便很多。

 李青梅连连点头,说起她上次过去,光是坐那几天车,就硬生生坐掉了十斤肉。

 可惜,回来后很快又长了回来。

 主要是每天早出晚归去出摊,越累吃得越多,肉是一天天长得飞快。

 孟冬青只能遗憾地暂时放下这事,回去的路上,她还觉得可惜。

 “再过半个月,进出口商品秋季交易会又要举办了,你跟我去一趟羊城?那边的好吃的也多。”魏瓒诱惑道。

 经历过饥荒的人,对食物的执念都是相似的。

 魏瓒虽然没怎么挨过饿,但从小到大,爷奶的教育都是要珍惜粮食。

 孟冬青极不挑食,一般人很难发现她对食物的执念,尤其是美食。

 “带醒醒吗?”孟冬青问。

 醒醒还太小了,才刚满一岁,大人的吃的她基本都不能吃。

 可不带,心里又莫名有种负罪感怎么办?

 魏瓒想了想,“问问爷奶和姑奶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过去。”

 就他们两个带醒醒,肯定就没有两人独处的时间,但不带孩子,孟冬青肯定会惦记。

 魏瓒每次出长差,最难熬就是对孟冬青和对孩子的想念,他又不想孟冬青受这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