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甲春风且做狮子鸣

第367章 天下豪杰(5)

察觉到人间那抹古怪气象,文庙中那个健壮老人从案牍前站起身,透过窗棂望向天幕。

 

轻叹一声:“他俩的恩怨怎的就解不开了呢?”

 

天元洲所有十三境以上的大修士同时感受到天地异象,皆是望向酒泉宗方向。

 

有猜测到内幕者,快速离开所在洞府,向着酒泉宗而去。

 

亚圣的讲学早已落幕,天下学子各自散去,这位青衫读书人与身穿月白色儒衫长袍的余姚在书斋中相对而坐。

 

书斋不大,塞满了各种古旧书籍,并非全是儒家典籍,诸子百家的着作都有。

 

书籍的数量太多,以至于书架上放不下,就连地上都堆放着一摞摞,若是在书斋中走动,稍不小心,便会撞倒这些书籍。

 

还有个娃娃脸未脱去稚气的儒衫少年也在此处,他守着煮茶的火炉,正襟危坐。

 

腰间悬着一枚雕琢着万水千山的玉佩,一缕翻书风在其双袖之间萦绕,这少年正是江道。

 

他在此处为两位圣人煮茶,能为圣人煮茶,还是两位,说出去怕是都不会有人相信。

 

自余姚在狐照壁内讲学传道之后,身为白鹿书院山长的李贽便回了文渊洲大楚王朝,毕竟是七十二书院之一,虽有副山主主持书院运转,却也不能由着他一个山长在外闲逛。

 

江家与大楚景氏的恩怨未了,所以不能带着江道一起回去,李贽就彻底将之托付给了余姚。

 

一位正儿八经的儒家圣人,十四境大修士,余姚却没什么“高人风范”,对于李贽将少年托付给自己,他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久在山中治学,难免沾染上几分暮气,有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陪在身边,不是什么坏事。

 

况且江道是李贽的弟子,算起来,也是他这一条文脉的读书人,再加上江道身上的浩然气十分浓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个难得的读书种子,余姚也愿意将之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所以这一大一小两白衣的身影,在这几年间走过了天元洲不少的地方,那个与兄长分别时只有十四岁,练气三境的少年,跟着余姚一年破一境,如今已是六境巅峰练气士,随时都有踏入七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