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渭水险遇

地理知识,对于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来说,极其重要。


 就比如说蜀地,之所以历朝历代多有军阀割据,且能建立长久政权,


 无非是因为蜀地地理优势突出,四面皆有天险阻隔,


 且西有都江堰,水网密集,益州平原又有沃野千里,能提供充足的粮食供应。


 关中平原更是如此,


 东临骊山、南依秦岭,地势险要,


 北有黄土高原,绵延千里,千沟万壑,能有效阻隔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关中平原四角,各有险要关卡,被称为“关中四塞”,


 北有阻挡游牧民族南下的萧关,南有陈仓古道的大散关,东有三省要冲之地,潼关,


 南有“三秦要塞”,“秦楚咽喉”的武关,


 这几处关卡都非常有名,历史上被正面攻克的次数极少,因此,关中之地安全性很高。


 且关中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多,唐朝以前,关中所产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另外,关中平原是北方少有的,水网密集之地,临黄河渡口,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东西,北面又有泾河注入渭河,南面又有六条大河将长安紧紧包裹。


 形成了“八水绕长安”的格局,这样的水利资源,在北方,是独一无二的。


 且古代出行极不便利,水网河流可以带来漕运的利好,无论是从经济上或是军事上,都有重大意义。


 地方够大,有天险阻隔,又是产粮之地,还有丰富的水网可以灌溉、运输,几可算得上是完美之地。


 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关中平原建都。


 关中平原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古代可没有卫星测绘、卫星导航之类的,


 甚至于,连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都没有。


 这个时代夸赞一个才华出众的国士,往往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


 天文可以胡说乱道,瞎忽悠。


 可是,要想在古代精通地理,若非磨破几双鞋,去的地方够多,


 那就必须读书破万卷,在前人先贤的着作中,将各地的地理概况串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