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箭如骤雨(第3页)
幸亏匈奴人都提前吃了顿干饭,干活有劲,
数千人从林中扛出木筏,投进渭水之中,也不过是一会的功夫。
八百多张木筏漂在渭水之上,排成三排,也是蔚为壮观,木筏之上,都堆着成捆的羽箭。
匈奴军队有个优势,那就是不分骑兵、步兵,都会骑、射,
在这个时代,等同于全员特种兵。
《史记》上说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虚连提和贺赖欢二将,率领的六千多弓箭手,趁着北风,此时已渡过渭水之中,
对岸的叛军显然早已发现了他们,
南岸之上,早已密密麻麻地集结了上万的弓箭手,严阵以待。
因敌军所造木筏,远远高于匈奴人,此时仍然在往水中投放,
南岸的水边漂着的全是木筏,足有数里长。
因越往里,水越深,水太深士兵就无法登上去了,木筏无法一次性全部投到水里,只能分批投放,
见匈奴人后发先至,叛军的第一批上千条木筏,正在加快速度上人。
八百多条木筏继续向南飘去,刚到弓箭射程,只听二将一声令下,
六千多弓箭手立刻一通齐射,天上的羽箭,如同一片乌云般的向叛军笼罩过去。
叛军三万多人拥挤在河滩上,都在等待登筏渡河,
待箭支雨点般落下时,无论是岸上、筏上,均是一片惨叫,人仰马翻。
岸上的叛军将领大声吼叫传令,叛军的近万名弓箭手,对着渭水上的八百多条木筏,也是一通齐射,
李晓明因先前在汉复县乌江之上,与黑苗船队作战时,对官军顶风射箭时的印象深刻。
当时官兵顶着风向黑苗人射箭,却效果不大,
不得已,只好尽量贴近黑苗放箭,付出了伤亡的代价,这才奏效。
因为有了这个经验,李晓明让虚连提、贺赖欢二将,提前模拟了顺风箭和逆风箭的射程。
此时匈奴二将,按照事先李晓明的作战计划,将距离控制的恰到好处,
叛军岸上的弓箭手顶风放箭,却射不到这个距离,
数次齐射的箭雨,都落在了水里,十分浪费。
二将见此情景,果然与安南将军所言一致,顿时信心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