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长生不老(第3页)

 “左将军殿下说的极是,我们豫州人的确是难。”

 李晓明自己就是豫州人,对李许的话十分认同,河南人自古以来就是以受苦受难闻名的,

 从古代到近代,但凡沾上逃荒两个字的,不是河南的就是山东的,

 何曾听说过江南各省、或者四川人,有去外地逃荒的?

 哪怕是到了现代,河南人仍是出路渺茫,

 工业化大潮时,去南方打工的人群,也是以河南人最多,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逃荒。

 每年一百多万考生,争那百分之一的九八五名额,简直是地狱模式,还不如古代的科举呢!

 李晓明正沉思时,

 “唉......”

 拓跋义律却仰天叹了口气,

 声音颇为沉重地说道:“你们的中原再不好,无非是灾荒之年过的苦些、累些,

 然而在我们塞外草原之上,年成好时,固然是牛羊肉管够,

 可若是一旦发生黑灾、白灾(旱灾、雪灾),那顷刻便是灭顶之灾,救都没法救,

 往往一场大灾,数年、甚至十数年都恢复不了生气。

 我们为晋国皇帝征战,死了许多族人,才换回代国三郡,

 为的就是草原大灾之时,族人们能在南面有个活路。”

 李晓明心想,你们一遇到大灾,便是要打邻居的主意。

 拓跋义律突然双目发红,言语愤恨起来,

 一掌击在腿上,又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当时有代国三郡时,我便对叔父说,

 三郡之地实在有限,不如集中控弦勇士,一举夺了黄河以北,

 即便以后天下再乱,我们也算有了博弈的本钱,可恨我那叔父年老志衰,只图安稳,不听我言,

 终于将三郡之地,拱手让与了羯奴石勒,现在若想要再夺回,却又是万难了,

 这个烂摊子,也终于又落到了我头上,唉......”

 李晓明和李许闻听此言,都觉诧异,他叔父是拓跋鲜卑的老单于,单于之位不传儿子,却传给了他,

 他怎地言语之间,竟然如此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