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伤口缝合(第3页)

 郡主朝李晓明做了个鬼脸,搂着公主往帐篷里走,

 又听公主呜咽着对郡主说道:“我见阿发......阿发让和尚吃肉,他不吃......所以想的办法......”

 李晓明一听,如遭雷击,“我草,是这么档子事呀!”

 难怪,无缘无故的,公主怎么会捉弄和尚,竟然是帮我忙,让和尚吃肉。

 李晓明顿时手脚无措起来,有心上前哄哄公主,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呆呆地看着公主离开。

 (本章结束)

 历史人物传记:

 竺佛图澄大师(232年~348年),西域人,后赵时期高僧。

 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龟兹人),一说本姓湿,天竺人。

 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今喀布尔河流域) 学法。西域人都称他已经得道。

 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岁。

 他能诵经数十万言,善解文义,虽然没有读中土儒家典籍,但一法通,万法通。

 平常与诸位饱学之士高谈论辩,没有辩论败过。

 他知见超群、学识渊博并热忱讲导,有天竺、康居名僧佛调、须菩提等不远数万里足涉流沙来从他受学。

 中土名德如释道安、竺法雅等,也跋涉山川来听他讲经。

 佛图澄重视戒学,平生“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并以此教授徒众;

 对于古来相传的戒律,也反复考证真伪。

 佛图澄到了洛阳之后,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适值刘曜攻陷洛阳,地方扰乱,因而避祸潜居草野。

 佛图澄后来不远千里,从洛阳向北方而去,会见了石勒。

 澄劝石勒少行杀戮。当时即将被杀戮的人,十有八九经澄的劝解而获免。

 澄对于石勒多所辅导,石勒既称帝,对佛图澄十分尊重,有事必谘而后行。

 石勒卒,石虎废其子石弘而自立称天王,对澄更加敬奉。

 佛图澄既在后赵弘扬佛法,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

 他对弟子和教众的教诲十分真诚。

 石虎的尚书张离、张良家中十分富裕,为了信奉佛教,都劳民伤财地盖起宏伟的佛塔。

 佛图澄反而斥责他们:“你们因为贪婪吝啬、搜刮积聚财富,现在才遭受现世的苦难惩罚,这种情况下,还指望求得什么福报呢?”

 由此可知他的教导注重在励行慈济,当时群众由于他的影响奉化,竞造寺宇,相率出家。

 《高僧传》上记述:佛图澄腹部有个小洞,有时佛图澄把肠子从小洞中取出来,有时佛图澄用棉絮把小洞塞住。

 逢到斋戒之日时,佛图澄来到河边,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用水洗净,然后再装进腹中。

 种种神异之事,非止一端。

 佛图澄在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岁。

 他在赵国弘扬佛法,推行道化,所经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

 追随他的弟子,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多达万人,而且门徒中高僧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