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堡寨渡口(第2页)
须知我们这里,不算小灾,只算大灾,十年里能有五年收粮食,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能指望亩亩都能打二百斤?
若说是地地道道的丰年,十年里却只有一二年的光景,
去年黄河发大水,冬麦颗粒无收,只收了些夏季的粟米和菽豆,
今年倒是没发水,却又大旱,亏得前几日下了这场雪,但也不知明年到底如何呢?
倘若开春时,黄河再来个春汛,那可又完了。
因此,即便是哪一年多打了粮食,也得精打细算着过日子,
说定第二年又是个饥荒,若没有平时积攒下的老本,堡寨非散了不可。”
郝寨主也说道:“倘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算了,
前几年豫州来了羯人,每到收获之季,羯人便要人山人海地过来,
要么给他们交出两成收获,不给便要攻寨杀人,前些年我们没办法,若是粮食多时,都交粮了事,
粮食少时,便数十处堡寨串联起来,与他们打仗,
打仗时便来不及收粮,粮食都被糟践在地里了。
今年祖刺史大军来了,我估摸着,再不用给羯人粮食了。”
李晓明听了,不禁感叹,粮食始终是制约古代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
要是能将粮食产量提高到现代水平,哪怕只有现代水平的一半,
将小麦提高到四五百斤产量,那也足够老百姓吃饱肚子的了。
可是又想了想,现代的粮食之所以产量高,百分之百全靠化肥的功劳,
中国用量最大,也是最有效的化肥,是氮肥,也就是尿素、碳酸氢铵之类的,
可若想在这个时代做出化肥,那是不可能的,若真能做出化肥,那炸药也能生产了。
若是用土化肥、草木灰、绿肥之类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人家也会。
想来想去,要想提高粮食产量,除了结束战乱、兴修水利、引进高产农作物之外,没有别的好办法。
几人来到石文堡门前,郝寨主在堡下向几人告别,往东而去,回他的枋头寨,去召集铁匠。
随贾堡主进入坞堡,召集了部曲,挑选了两三个木匠,十数名青壮年,
李晓明将带来的两百斤粮食分给众人,又每人分了几斤盐巴,
木匠众人皆喜出望外,马上去堡外砍伐树木、挑选木料,开工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