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老把头(第3页)

蝲蛄的身子和龙虾也不一样,它的身子比蝲蛄小了不少,脑袋大,钳子也厚实,夹上一下子生疼生疼的。

想当年蝲蛄这玩意儿还有个典故。

说东北这边放山有个老把头,是山东莱阳的,叫孙良。

东北这边放山的,拜的就是他。

当年放参(挖参)的大多都是些外地客,他们三五成群,白天出去赶山,傍黑天儿就回到临时住所休息。

孙良那天在山上迷了路,沿着河走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一户人家,又饥又累,最后饿死在长白山里。

后来人们发现孙良没了,找了十多天,才找到了孙良,也发现了他在树上写的一首打油诗。

这个打油诗吧,有好多版本儿,孙传武他们这边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

三天吃个拉拉姑,你说寒心不寒心?

如果有人来找我,沿着姑河往上寻。

人山再有迷路者,从今我为引路神。

后来这些放山客看到了这首打油诗,然后收殓了孙良的尸骨。

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了出去。

大家伙这么一商量,毕竟赶山这东西有风险,一个人上山难免出问题,所以就拜了孙良为山把头。

放参的那些人,也自发的选出经验比较多的人当领队,也成了人们口中的参把头。

也有个说法是当时皇帝知道了孙良的事儿,就把孙良封成了把头,成了长白山一脉的一个神仙。

这些东西有的有考证,有的没有,但是都是东北放山人对于自然敬畏的表现。

现在河里的蝲蛄特别多,也就两个小时,他们四个就摸了一小桶。

看了眼手表,下午五点了,孙传武喊上狗娃子,收获满满的回了家。

老爷子看到孙传武几个人整回来这么多玩意儿,也不扫兴,戴上围裙掐了烟。

“传武啊,你去园子里噶一把韭菜,一会儿我给你们做蝲蛄豆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