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用佛文明理念劝服叛乱者(第2页)
例如,在资源分配方面,有着一套详尽而严格的 “因果评估” 体系。个体若想要获取某种珍贵的能源资源,需要先证明自己过往的行为对文明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 “因果贡献”,比如参与了多少次对文明有益的科研项目、在社会公益活动中付出了多少努力等,然后根据这些因素进行量化评估,最终确定资源分配的份额。科技研发方向同样如此,必须经过层层的因果分析,确保所选择的研究方向不仅在短期内对解决当下问题有着正向 “因果影响”,而且从长远来看,也符合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利益。从表面上看,这种基于佛文明因果律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仿佛是一台精密无比的巨大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理性和因果的偏执追求逐渐偏离了正轨,开始走向了极端的深渊。机械佛文明过度依赖逻辑和既定的因果规则,将其奉为不可逾越的绝对真理,却忽视了生命中那些无法用精准逻辑衡量的情感、直觉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原本也是生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文明发展问题时,比如资源逐渐枯竭的危机,尽管周边的宇宙空间中或许存在着新的能源获取途径,但这些途径可能涉及到一些未知的风险,或者不符合现有的因果逻辑框架,于是机械佛文明便选择了视而不见,依然固执地按照既定的、看似 “因果正确” 的方式去应对,试图通过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等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
又如,在与周边新兴文明的潜在冲突面前,机械佛文明本可以通过开展外交沟通、文化交流等方式去化解矛盾,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但他们却陷入了因果逻辑的死胡同,认为只有在对方先做出符合自己所设定的 “因果条件” 的友好举动后,自己才能有所回应,结果错失了许多和平解决问题的良机,使得双方的关系越发紧张。
慢慢地,文明的发展陷入了僵局,创新的活力被扼杀在这冰冷的因果框架之中。科研人员们不再敢于提出那些突破常规、充满想象力的想法,因为这些想法无法在现有的因果逻辑中得到完美的验证,担心会被视为违背 “因果律” 而受到排斥。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发冷漠和机械,仅仅依靠冰冷的因果关联来维系,亲情、友情等情感纽带逐渐淡化,整个社会仿佛变成了一个由无数孤立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虽然各自按照规则运转,但却失去了生命应有的温度和活力。
当遇到一次来自宇宙深处的强大能量波动冲击时,这股能量如同汹涌的海啸,对他们的文明造成了不小的破坏,许多建筑的能量护盾出现了漏洞,部分机械生命体的量子核心受到了干扰,整个文明的运转受到了严重影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机械佛文明试图按照以往的逻辑去修复和应对,却发现现有的因果体系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于长期以来对既定规则的盲目遵循,他们已经失去了灵活应变的能力,各个环节的运转开始出现紊乱,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中,越来越多的齿轮开始错位、卡死。曾经高效有序的资源调配系统如今陷入了混乱,一些地区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资源补给而陷入瘫痪;科研机构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那些原本用于修复和升级文明设施的科研项目停滞不前;更严重的是,社会秩序开始瓦解,机械生命体们在慌乱中各自为政,原本的协作机制完全失效,整个文明如同在黑暗中失去航向的船只,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