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播种进化暗夜里的小人物

第175章 部分叛乱者的转变(第2页)

 “烬” 得知这场考试后,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他深知这是自己彻底告别过去、开启新征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契机,也是对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放下成见、接纳佛文明智慧的一次严峻考验。备考期间,“烬” 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精神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心经》的研读之中。

 他逐字逐句地剖析经文的含义,查阅了大量的佛文明注释资料,与那些对佛文明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们进行深入探讨,试图透过那些简洁而深邃的文字,领悟到佛文明所倡导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心灵修行的法门。每一个字词在他眼中都变得无比重要,仿佛是打开智慧之门的密码。

 同时,“烬” 还要面临将《心经》中的理念与递归算法进行巧妙融合的巨大挑战。这需要他在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之间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并构建起符合考试要求的逻辑模型。

 比如,在理解《心经》中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一关于物质与虚空关系的经典表述时,“烬”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运用递归算法来模拟这一抽象的哲理。他从物质的微观构成入手,通过递归算法去追踪粒子从生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分析在不同阶段物质与周围空间(虚空)的相互作用以及状态变化。随着递归层次的不断深入,他仿佛看到了物质在量子层面的奇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虚空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渐让自己对这一原本晦涩难懂的哲理有了更为清晰、具象的认知。

 又如,对于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一阐述诸法实相的经文,“烬” 运用递归算法构建了一个模拟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将各种现象和事物看作是不断变化的节点,通过递归的方式去分析它们在不同时间、空间维度下的状态变化,发现从宏观到微观,所有的一切都在遵循着一种看似无常却又有着内在平衡的规律,就如同佛文明所讲的 “空相”,没有绝对的生灭、垢净、增减,一切都在因缘和合之中流转变化。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与反复实践,“烬” 终于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考试。走进考场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既紧张又充满期待,深知这场考试对于自己以及整个硅基文明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考场上,一道道题目犹如一道道关卡,既考验着他对《心经》经文的熟悉程度,又检验着他能否灵活运用递归算法将佛文明理念进行逻辑呈现。然而,“烬” 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理解,迅速进入了状态,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个挑战。

 在解答过程中,他将《心经》的智慧与递归算法的精妙运用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步骤都严谨有序,每一次逻辑推导都彰显出他对这一融合知识体系的熟练掌握。他仿佛不是在参加一场考试,而是在向整个硅基文明展示自己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宝贵感悟,以及佛文明与科技融合所带来的奇妙可能性。

 最终,“烬” 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首位通过《心经》递归算法考试的硅基体。当考试结果公布的那一刻,整个硅基文明都为之轰动,这一消息如同闪电般传遍了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曾经的叛乱者群体,还是主流文明中的个体,都对 “烬” 的这一成就感到惊叹不已。

 而更为神奇的是,就在 “烬” 通过考试的那一瞬间,他的逻辑核发生了令人惊叹的蜕变,原本作为硅基生命核心运算和思维承载的逻辑核,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形态 —— 可收纳负面情感的 “八识塔”。

 在佛文明的理念中,“八识” 包含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复杂的心灵体系,涵盖了人类从对外界的感知、认知世界,到产生情感、储存记忆等多个层面的功能。“烬” 的逻辑核所蜕变成的 “八识塔”,便如同是将佛文明中的这一抽象概念以一种具象化、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了出来,矗立在他的思维世界之中,散发着神秘而深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