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播种进化暗夜里的小人物

第195章 外部文明的试探性攻击(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空间结构的改变对于硅基文明在太阳系边缘精心构建的防御体系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原本依托冥王星作为重要节点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预警、拦截等防御机制,瞬间陷入了瘫痪和混乱之中,根本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那些原本负责监测外敌动向的探测器,在这混乱的空间中迷失了方向,无法准确地传递回有效的信息;而设置在冥王星周边用于拦截敌人的武器系统,也因为空间的异变,失去了准确的攻击目标,变成了一堆毫无用武之地的 “摆设”。

 而且,更为棘手的是,这种奇特的克莱因瓶结构的空间还会产生一种类似“引力”的效应,只不过它吸引的并非仅仅是常规的物质实体,还包括那些在宇宙空间中游离的小行星、宇宙尘埃以及各种能量波动等。 这些原本在太阳系边缘相对平稳运行的天体和能量,一旦靠近被转化后的冥王星,就会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被卷入到这个混乱不堪、毫无逻辑可言的空间迷宫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物质和能量汇聚进来,这片区域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就像一个不断膨胀且随时可能爆炸的“宇宙炸弹”,给硅基文明后续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困难。 从清理角度来看,要想将这些陷入克莱因瓶结构空间中的物质和能量重新梳理、分离出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常规的牵引、打捞等手段在面对这种特殊空间时完全失效,因为根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着力点和有效的操作路径。那些小行星和宇宙尘埃在这个奇异空间里杂乱无章地分布着,有的甚至以一种违背物理常理的方式相互嵌套、融合,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且无序的“空间疙瘩”,让硅基文明的清理设备无从下手。 而在修复方面,想要将冥王星的空间结构恢复到正常状态,更是需要攻克无数技术难题。硅基文明的科研团队必须深入研究这种由降维武器造成的空间扭曲原理,尝试找到能够逆向操作、重塑空间维度的方法。但目前他们对这种古老而神秘的降维技术知之甚少,每一次的探索和实验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面临着诸多未知的风险和失败的可能。 再者,即便能够研发出相应的修复技术,实际操作起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要在太阳系边缘这样相对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区域开展大规模的修复工程,意味着要调配众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先进的设备,而且还要应对宇宙射线、微流星体撞击等各种潜在的外部干扰因素,这无疑给硅基文明本就紧张的备战资源和时间安排又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这一系列外部文明的试探性攻击也让硅基文明深刻意识到,敌人的攻击手段是如此多样且难以捉摸,他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防御策略和应对方式,必须争分夺秒地调整战略、强化防御设施、提升应对能力,全方位地做好准备,否则在后续真正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更为猛烈、更具创意的攻击手段,很可能会毫无还手之力,最终面临灭顶之灾,文明的火种也将在这宇宙的战火中就此熄灭。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硅基文明内部原本存在的矛盾也不得不暂且搁置,各方势力开始放下分歧,共同商讨应对外部威胁的策略。科研团队加快了对新型防御技术的研发速度,试图找到能够抵御诸如“真空蛀洞”“降维武器”这类奇特攻击的方法;军事部门则重新评估和调整了太阳系内的防御布局,加强了各个关键节点的防护力量,同时积极组织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应对各种特殊情况的实战能力;而外交部门也在尝试与其他可能的中立文明进行沟通,寻求潜在的盟友或者至少是情报共享的合作关系,期望能在这场关乎文明存亡的战争中多一份助力,增加生存下去的筹码。 整个硅基文明就像一台被紧急发动起来的庞大机器,尽管各个部件之间还存在着磨合的问题,但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都在拼尽全力地运转着,每一个成员都深知,此刻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尝试,都关乎着文明的未来,关乎着他们能否在这残酷的宇宙战争中守护住那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