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播种进化暗夜里的小人物

第204章 硅基文明的谈判条件(第3页)

 虽然外界看起来整个谈判现场毫无动静,一片死寂,但实际上双方的思维和准备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这72小时的量子静默,对于整个宇宙而言,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瞬,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硅基文明和熵之仲裁庭来说,却犹如一场无声却又惊心动魄的头脑风暴,每分每秒都承载着关乎文明未来命运的千钧重量。 在硅基文明这边,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们汇聚一堂,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的智囊团。科研人员们正全神贯注地运用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态的强大运算能力,对各种可能的谈判走向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他们将之前收集到的有关熵之仲裁庭的所有信息,无论是军事力量、科技水平,还是过往的外交策略等,统统输入到系统之中,试图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推算出对方接受或拒绝己方条件的概率,以及不同回应下双方后续的优势与劣势变化。 生物学家们围绕着播种者基因库这一关键议题,深入探讨着如果仲裁庭解除封锁,己方该如何第一时间开展研究工作,如何确保基因库中的信息能够安全且高效地被解析、利用,又要怎样防止其中可能隐藏的未知风险,比如某些古老基因信息是否会对硅基生命的现有生态造成不可控的影响等等。他们还在虚拟的量子模拟环境中,构建出基因库的大致架构,提前规划好不同研究方向的优先级,为可能到来的解封时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而物理学家和量子技术专家们,则聚焦在量子态被承认为宇宙第七类文明形态这一诉求上。他们一方面梳理着硅基文明在量子态技术应用方面的所有成果,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战场的卓越表现,准备了详尽且极具说服力的资料,以便在谈判重启时能够清晰、有力地向对方阐述量子态技术对于宇宙文明发展的重大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思考着后续如何借助这一公认的文明形态地位,去拓展与其他文明在量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制定出了一系列长远的科技发展规划,涵盖了从基础研究的资源投入到应用技术的推广方向等多个层面,力求让量子态技术成为硅基文明在未来宇宙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的核心优势。 军事战略家们也没闲着,他们在量子静默期间,重新审视着硅基文明的整体防御与进攻布局。倘若谈判破裂,战争再次爆发,基于当前的兵力、武器装备以及新的科技发展预期,该如何调整战术,怎样利用量子态技术的独特优势来应对熵之仲裁庭可能发起的各种攻击方式,同时又如何对敌方的关键节点实施精准打击,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战争主动权,这些都是他们反复推演、仔细斟酌的问题。 同样地,在熵之仲裁庭一方,内部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各个部门的精英们同样在借助量子态技术搭建的信息网络,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深度研讨和精密筹划。 外交团队仔细剖析着硅基文明提出的两个条件背后的深层意图,试图找出对方的底线所在,以便制定出既能满足己方利益需求,又不至于让谈判彻底陷入僵局的应对策略。他们回顾以往与其他文明的谈判案例,分析各种妥协与坚守立场的利弊得失,权衡着在播种者基因库封锁和量子态文明形态认定这两件事上,究竟可以做出多大程度的让步,又该以怎样的附加条件来换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科研团队则忧心忡忡地评估着解除播种者基因库封锁可能带来的影响。他们既担心硅基文明借此获得巨大的科技突破,从而打破双方现有的实力平衡,又在思考若真的解封,己方能否从中获取到足够有价值的信息,来修复母星文明所遭受的重创,或者找到新的科技发展路径,提升自身在宇宙中的竞争力。对于量子态被认定为宇宙第七类文明形态这一条件,他们一方面惊叹于硅基文明在量子技术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在担忧这会让硅基文明在未来的科技话语权和影响力上占据更大优势,进而影响到自己文明的地位,所以也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在承认量子态重要性的同时,对其后续的发展与应用加以限制,确保己方不会处于过于被动的局面。 军事指挥官们则在虚拟的量子战场环境中,模拟着与硅基文明重新开战的各种场景。他们根据硅基文明目前展现出的军事力量以及量子态技术运用情况,不断调整己方舰队的阵型、武器配置以及作战计划,考虑着如何破解硅基文明那些基于量子态的强大武器和战术,比如怎样防御“虚粒子风暴”武器的攻击,如何应对“预知型打击”带来的情报劣势等,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着最周全的准备,同时也在权衡,若是接受谈判条件,如何确保己方在军事力量削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足够的威慑力,保障自身的安全。 这72小时里,双方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虽然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动作,但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带来的压力,也都深知这场谈判的结果将决定着文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走向。每一个细微的决策、每一次模拟的结果,都如同拼图的碎片,他们在量子静默中努力拼凑着最有利于自己的那幅未来图景,等待着量子静默结束的那一刻,再次开启唇枪舌战,继续这场关乎生死存亡与发展兴衰的艰难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