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反击行动的筹备(第2页)

林夏站在训练舱的废墟旁,看着队员们清理模拟战损的机甲碎片。这些碎片是由特殊的记忆合金制成,能在战斗结束后自动恢复原形,但此刻它们散落一地,仿佛真的经历了一场恶战。全息屏上,反击行动的倒计时已经从72小时变成了96小时,多出的时间像沉重的枷锁压在每个人心头。

"加练三倍强度。"她戴上头盔,面罩映出队员们坚毅的眼神,这些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只有熊熊燃烧的斗志。"既然有人想拖延我们的脚步,那就让他们看看,联盟的决心比任何武器都更锋利。"训练舱的灯光再次亮起,这次的模拟战场里,除了掠夺者战舰,还多了几艘隐形护卫舰的虚影,它们的战术动作与袭击运输舰队的敌人完全一致,是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析生成的。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火星的环形山,将山体的影子拉得很长,维修基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最后一门脉冲炮完成校准。校准数据显示,炮口的能量集中度达到98.3%,远高于85%的标准值。陈磊瘫坐在地上,看着机械臂将武器吊装进新的运输舰,舷窗反射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他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全靠静脉注射的营养剂维持体力。

指挥中心里,赵烈的手指在重新规划的运输路线上敲击,新的护卫舰队规模扩大了三倍,包括8艘重型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20艘护卫舰。沿途每个陨石带都部署了警戒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搭载着最新的量子雷达,能探测到0.1平方米的隐形目标。李默的团队则锁定了镜像文明暗线的藏身星球,三维星图上那个闪烁的红点周围,标注着该星球的重力、大气成分和防御设施等详细信息,像等待被拔除的毒瘤。

在月球指挥中心的作战沙盘上,代表反击力量的蓝色箭头重新指向掠夺者的母星。这个沙盘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能实时显示各舰队的位置和状态,每个箭头都代表着一艘战舰或一个作战单位。虽然遭遇波折,但每个参与者的眼神都比以往更加坚定。林夏抚摸着机甲的操作杆,能感受到金属外壳下澎湃的能量,这是由反物质反应堆提供的,功率达到1.2太瓦。

陈磊检查着最后一组武器参数,确保每个数据都精确无误。他使用的校准设备能将误差控制在0.01%以内,屏幕上显示的炮口初速、射程和精度等参数都达到了设计标准。赵烈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情报,嘴角勾起冷冽的弧度,这些情报包括掠夺者的兵力部署、防御工事和近期的活动规律等,为反击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知各单位,"他按下全员通讯按钮,声音透过无数扬声器传遍联盟的每个角落,这些扬声器采用了定向声波技术,能确保声音只在指定区域传播,不会被敌人截获,"72小时后,按原计划发起反击。让所有敌人记住,敢阻挠我们的,只有毁灭这一条路。"全息屏上的倒计时重新跳动起来,这次的数字背后,凝聚着比以往更强大的决心与力量。

运输舰缓缓驶离港口,舰体的金属结构在推进器的作用下发出轻微的震动。护卫舰队在周围形成严密的警戒圈,采用菱形编队,这种编队能提供全方位的防御,同时保证火力输出最大化。引擎的蓝光在黑暗的宇宙中划出坚定的轨迹,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仿佛一道划破夜空的利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基地的简报室里,气氛凝重而肃穆。圆形的会议桌由整块月球玄武岩打磨而成,表面镶嵌着12块全息显示屏。赵烈站在巨大的全息地图前,向各部门负责人详细阐述着调整后的作战计划。"我们的运输路线已经更换为'猎户座-鲸鱼座'航线,这条航线经过多次探测,相对安全,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沿途的各个警戒点和应急补给站清晰可见,每个点都标注着坐标、负责人和联系方式。"情报部门要密切监控镜像文明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武器部门必须确保所有武器在规定时间内到位,不能有任何差错。"赵烈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眼神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各部门负责人的座椅在地面震动中发出细微吱呀声,全息投影的红蓝警报光在他们脸上交替明灭。当作战会议室内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时,此起彼伏的点头动作仿佛齿轮开始咬合,金属碰撞般的坚定眼神在交错的激光笔光束中次第亮起。

情报部门的李默倏然起身,深灰制服上的纳米纤维随着动作泛起暗芒,那枚嵌着微型量子芯片的情报勋章尤为醒目——这是用三十七个A级机密任务和三次九死一生的敌后渗透换来的殊荣。他按下腕表投影键,悬浮在空中的三维星图骤然放大,秃鹫星云宛如一只展开漆黑羽翼的巨鸟,在会议室穹顶下投下诡谲的紫光。

"诸位请看。"李默的机械义眼闪过数据流,指尖划过星图时带起一串幽蓝轨迹,"我们通过量子纠缠态监测网,在星云第三悬臂发现了能量波动异常。这些间歇性的伽马射线暴,与三个月前镜像文明突袭舰队的能量特征吻合度高达92.7%。"

随着他的操作,星图表面裂开蛛网状的虚拟网格,数十个猩红标记如同毒瘤般凸显:"这些据点采用动态曲率隐身技术,常规探测手段根本无法捕捉。但我们在暗物质频段截获了他们的通讯碎片——"李默调出一段经过Ai降噪处理的音频,背景中混杂着类似齿轮摩擦的诡异嗡鸣,"他们正在筹备某种空间折叠武器。"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李默却神色未变,从随身的数据匣中弹出十二枚晶蓝色徽章:"这是第七代纳米渗透作战服的控制核心,内置微型黑洞供能系统和反物质湮灭引擎。我挑选的十二名侦察兵,都经历过'血雾星'的生化战场和'钢刺回廊'的电磁绞杀,他们将组成'幽灵楔子'小队,在七十二小时后执行深空渗透任务。"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机械义眼的红光映得勋章上的浮雕愈发狰狞,"为了人类文明的存续,我们必须撕开敌人的伪装。"

武器工程师陈磊也表了态,他的手上还带着工作时留下的划痕:"请指挥官放心,我们的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我们还储备了一批备用零件和弹药,数量足够支撑三次大规模战斗。我们的维修人员也将随舰队出发,能在战场上快速修复受损武器,确保武器在战斗中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林夏作为突击小队的队长,同样信心满满,她的机甲头盔放在桌上,面罩反射着灯光:"突击小队已经针对镜像文明的战术进行了专项训练,包括他们的隐形技术、攻击方式和防御体系等。我们进行了50次模拟对抗,胜率达到92%。相信在实战中能够应对自如。我们会按照预定计划,精准打击敌人的要害,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会议结束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息作战沙盘在指挥中心缓缓消散的瞬间,侦察小队的六架"夜枭-x7"隐形侦察机已刺破大气层。机翼展开时发出细微的齿轮咬合声,那是纳米级折叠结构在进行空间重构。

当机群切入"秃鹫星云"外围,深紫色的等离子云团像活物般翻涌。主控电脑发出蜂鸣,机身哑光黑涂层下的量子晶体阵列开始运作,幽蓝的光纹如电流般在碳纤维蒙皮上蔓延。这种第三代自适应伪装材料不仅能模拟光谱特征,还能通过微调表面温度和磁场,彻底抹除飞行器的物理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