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国际市场的探索(第2页)
沈念穿着改良旗袍,盘发间别着一枚珍珠发簪,优雅地穿梭在展位中。她正在向一群德国买家演示新研发的温控面料,声音轻柔却充满力量:"这种含有相变材料的布料,能在15c到28c区间自动调节温度。无论是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热的夏天,都能为您带来最舒适的穿着体验。"她特意准备的德英双语产品手册上,详细标注着面料的技术参数与实验数据。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德国工程师反复翻看着手册,不时用铅笔在关键数据处做着标记。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角落里,一位银发的法国老太太戴着金丝眼镜,指尖轻敲着检测报告,眼神中满是怀疑:"中国品牌?能保证零甲醛吗?"沈念微笑着示意助理推来实验台,现场做起甲醛含量测试。仪器的指示灯闪烁,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检测仪的屏幕上。当数值显示为0.01mg/m3时,老太太的表情终于缓和:"数据不错,但你们的尺码表需要增加xxL和xxxL,我们的客户平均身高178cm。"沈念认真地点头记录,同时在手机备忘录里新建了一个名为"欧洲尺码体系调整"的文档。
这样的交锋每天都在重复。在纽约家纺展上,美国采购商要求所有产品必须通过uL认证,强调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东京生活设计展,日本客户对着针脚密度提出更高标准,追求极致的细节与品质;甚至在迪拜的奢侈品展,中东买家对刺绣图案中的动物元素提出宗教禁忌方面的建议,让她深刻体会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沈念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意大利人偏爱大地色系,追求自然与质朴;北欧市场注重极简线条,崇尚简约与功能性;南美客户喜欢艳丽撞色,充满热情与活力......每一条记录都是她深入了解不同市场的见证,也是品牌不断适应国际市场的基石。
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与荷兰最大连锁家居品牌的谈判中。对方采购总监指着样衣,表情严肃:"沈小姐,你们的桑蚕丝面料确实优秀,但我们需要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这是进入欧洲循环经济体系的通行证。"当晚,沈念在酒店房间里反复拨打供应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她头上——现有生产线无法满足认证要求。她盯着手机里凌晨三点的上海时间,窗外的城市早已陷入沉睡,而她的内心却翻涌着激烈的斗争。最终,她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号码:"启动备用方案,从原料到成品全部更换环保供应链,成本增加部分算在我个人头上。"放下电话后,她靠在床头,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吊灯影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立无援的滋味。
那段时间,沈念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白天,她穿梭在各大展会,用微笑与专业迎接每一位客户,不放过任何一个合作的机会;晚上,她与国内外团队开视频会议到凌晨,讨论产品改进方案,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她的行李箱里永远备着胃药和蒸汽眼罩,以应对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体不适。航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盖满各国海关印章,记录着她跨越千山万水的奋斗足迹。有次在德国转机时突然发烧,身体的虚弱与不适如潮水般袭来,但她靠着机场药房的阿司匹林和保温杯里的姜茶,强撑着完成了与波兰客户的视频会议。在那一刻,她的信念支撑着她,让她忘记了病痛,心中只有品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