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品牌新危机的出现(第2页)
凌晨两点,陈磊发来消息,附带三张模糊的照片:在广州十三行某档口的货架上,十几件仿品挂得密密麻麻,吊牌上"念时·光"四个字用烫金字体印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其中玄机。沈念盯着照片,喉咙发紧,仿佛看到那些粗制滥造的布料正在蚕食品牌的声誉。她在工作群发了条语音,声音冷静得可怕:"天亮后,所有人到公司集合,我们去广州。"消息发出后,屏幕突然弹出女儿的语音,带着哭腔:"妈妈,小熊又发烧了...我想你回家。"沈念的手指悬在半空,最终只是回了个拥抱表情,指甲在手机壳上留下月牙形的凹痕。她多想立刻飞奔回家,抱抱生病的女儿,但品牌的危机同样刻不容缓。
第二天清晨,沈念带着团队踏上高铁。她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手机不断震动:财务总监说季度销售额环比下降12%,市场部发现仿品开始在东南亚铺货,客服部收到大量"质量差"的投诉——而这些负面评价,全算在了"念·时光"头上。她打开文件夹,里面是女儿画的画,歪歪扭扭的线条组成一只蓝色蝴蝶,旁边用拼音写着"妈妈加油"。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她慌忙低头,用袖口擦拭眼角,却蹭花了睫毛膏。这时,坐在旁边的助理递来纸巾,轻声说:"沈总,您休息一下吧。"她摇了摇头,又开始查看手机里的工作邮件。
在广州十三行,潮湿的空气里混合着廉价布料的味道。团队分成五个小组摸排,沈念戴着鸭舌帽,混进拥挤的档口。刺鼻的汗味与劣质香水味中,她举起手机偷拍货架上的仿品,突然被老板娘一把抓住手腕:"拍什么拍!想偷版是不是?"沈念强装镇定:"帮朋友看看货。"老板娘狐疑地打量她:"这是香港潮牌,别家没有的。"沈念的指甲掐进掌心,想起在香港设计学院求学时,每天泡在图书馆研究面料的日子,那时的梦想,此刻正在现实中经受考验。为了不暴露身份,她只好买下一件仿品,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
三天后,他们带着三十多件物证回到公司,行李箱里塞满了装着仿品的塑料袋。鉴定报告显示:仿品与正品在剪裁结构、图案排列等17个关键指标上高度吻合。律师函连夜发出,措辞强硬地要求对方72小时内停止侵权。然而,侵权方不仅没有回应,反而加大了直播带货力度,甚至请网红发布"测评视频",镜头里,粗糙的仿品在灯光下显得廉价又刺眼,却被吹嘘成"性价比之王",还抹黑"念·时光"是"仿冒大牌"。这些网红为了利益,罔顾事实,误导消费者,让沈念感到既愤怒又无奈。
沈念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法律纠纷,更是一场舆论战。她亲自撰写声明,逐字逐句核对设计手稿的创作时间戳,将正品与仿品的对比图做成九宫格,在微博、抖音发起#原创设计有多难#话题。当看到粉丝留言"支持原创,抵制抄袭"时,她的喉咙发紧;客服部统计数据显示,一天内收到2000多条鼓励私信,有人甚至寄来了手写的加油卡片,信纸边缘还画着可爱的小蝴蝶。这些来自粉丝的支持,让她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然而,危机的余波仍在蔓延。供应商开始犹豫是否续约,银行客户经理委婉询问资金链状况,就连女儿幼儿园的家长群里,都有人议论"听说那个童装品牌在卖假货"。沈念白天在公司处理危机,与律师讨论诉讼策略,与媒体沟通公关方案;晚上回家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时,手机也不断震动。有次女儿突然问:"妈妈是不是不开心?我把小熊借你抱抱。"那一刻,她紧紧搂住女儿,泪水浸湿了孩子柔软的头发,小熊玩偶的绒毛蹭着她的脸颊,带着温暖的奶香味。女儿的懂事让她既欣慰又心疼,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