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方之势(第2页)

 似此等混吃等死之人,吾亦需相敬耶?”

 文士见劝不动,又道:“丞相,如今刘备屯兵江夏,扩军造器,日夜操练不休。

 孙权亦拜周瑜为大都督,于夏口立水寨,与刘备隔江而望,呈犄角之势,恐孙刘已结成联盟,欲以长江天险,以拒天兵,丞相不得不防啊。”

 曹操曰:“以公达之见,当如何应对?”

 那文士正是荀攸荀公达。

 荀攸言道:“攸听闻,江东世家多有欲降者。

 丞相何不遣使者携亲笔书信,说以利害。

 倘若世家裹挟孙权不战而降,岂不为妙?”

 曹操曰:“公达有所不知,吾早已送亲笔信与孙仲谋,奈何其人不降,反拜周公瑾为大都督,与我相抗。”

 荀攸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孙权欲战,必强令世家参战,岂能不怨?

 若丞相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说以利害,即便世家不降,亦不会尽心为孙权效力。

 如此江东文武不能一心,岂不是战力大损?”

 曹操闻言,沉思片刻,言道:“既如此,当遣何人为说客?”

 荀攸曰:“蒯越蒯异度,其家族是南郡望族,多与江东世家有商贸往来,其人又富有远见卓识,智谋超群。

 若令此人为使,往说江东世家,必能成事。”

 曹操称善,遂亲笔书信一封,遣蒯越乘舟过江而去。

 自乌林顺江而下,约莫二百余里,便是夏口新城。

 刘备端坐主位,刘琦与诸葛亮共坐阶上,麾下文武分列两旁。

 刘备曰:“今江夏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

 孙仲谋拜周公瑾为大都督,于夏口筑水寨,与我隔江相望,虽呈犄角之势,然隐隐将我江夏以为屏障,卿等此为东吴此番作为,是何意?”

 孙乾出班拱手,言道:“主公,东吴多智谋之士,恐是识破了军师之计,欲反令我江夏与曹军决战,其行渔翁得利之举也。”

 刘备微微颔首,言道:“彼在江南,我在江北,若曹操来犯,必先扫清江北,若果真如此,岂不是反中东吴之计?”

 诸葛亮羽扇轻摇,朗声道:“主公勿忧。江东虽有坐山观虎斗之意,然孙权之谋,却不在此。”

 刘备闻言,奇曰:“哦?军师何出此言?”

 诸葛亮笑曰:“亮在江东之时,略有所获。此皆赖主公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