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苏润又来了(第2页)

 “恐怕没时间!”

 孩子还小,有时间念书。

 但他还得忙着赚钱呢!

 苏远山和苏远川先后回神。

 苏远山道:

 “润子,堂哥替孩子们谢谢你。”

 “但小莲和小桃是女娃,识字没用。”

 “我看只让小忠、小义、小信跟着启蒙就可以了!”

 “这束修的钱,我们也出些!”

 苏远山膝下两儿一女:

 长子苏一忠,十二岁;次女苏小莲,十一岁;幼子苏一义,八岁。

 笔墨纸砚不便宜。

 儿子读书识字,将来能找个好活计。

 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考功名。

 但女儿早晚要嫁到别人家,会操持家务就行,识字有什么用?

 苏远川也附和道:

 “对!润子,你能想着堂哥,堂哥就很高兴了。”

 “小桃年纪小,学不出个什么东西,让小信跟着识字就行。”

 苏远川膝下一儿一女:儿子苏一信,十岁,女儿苏小桃只有六岁。

 苏润不乐意了:

 “堂哥,你们这话就不对了。”

 “女娃又怎么样,不一样姓苏?不也是我侄女?”

 “人家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就读书,还会学琴棋书画。”

 “咱以往没钱请夫子就不说了。”

 “现在夫子都请来了,教五个是教,教七个不也是教?”

 “识字总比不识字好吧?”

 “你们都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就认定她们不需要读书,有这么当爹的吗?”

 苏润尊重这个朝代的规则。

 也理解堂哥们的想法。

 资源有限,先紧着回报比高的项目投资,这本身也是合理的。

 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苏润还是希望自家后辈都能变得好一些。

 就像他让大哥、二哥识字。

 但也不会落下大嫂、二嫂一样。

 苏润会尽力帮衬,可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被吐槽不配当爹的苏远山,无奈苦笑:

 有机会,他当然想让自己女儿读读书。

 至少将来亲事上可以挑一挑,选个好的。

 但他们家承了小堂弟太多情。

 弟弟、媳妇都跟着赚钱,连儿子、女儿都要占便宜,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苏远川就是个闷葫芦。

 闻言一声不吭。

 最后还是苏安福拍板:

 “行了!”

 “润子既然来说,那肯定就是想好了。”

 “你们过两日就去买些笔墨纸砚,回头让孩子们都去读书!”

 “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推来让去的。”

 “好好帮润子看着磨坊,卖好豆腐才是正事!”

 他们家现在一个月也能赚几两银子。

 侄子说得对,有条件干嘛不让孩子识字?

 苏远山三兄弟纷纷应声。

 苏安福又对苏润道:

 “润子,夫子这事大伯来办。”

 “还有什么事情要大伯帮忙?”

 “有很多……”苏润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大堆。

 从对夫子的要求,到磨坊的调整;

 从倒腾自家杂物房做书房,到希望苏大伯能每日到家里检查一下夫子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等等。

 苏安福耐心听着,一一应下。

 最后,苏润还热情邀请:

 “为了方便哥哥嫂嫂习字,磨坊每日申时末就会关门。”

 “远山哥,你们到时候记得准时来读书,别迟到!”

 磨坊申时末关门,夫子酉时末离开。

 中间的一个时辰,就是苏润安排给哥哥嫂嫂们的学习时间。

 苏远山这才知道:

 原来连他们兄弟三个,也都在苏润的名单之内,全都得读书。

 ******

 经过调整之后的磨坊,运转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