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能担得起天下万民的肩膀(第2页)

 

就这一个缺口,户部就用了苏润手下除玻璃之外,所有赚钱的玩意,包括但不限于烟花、镜子、还魂纸等等七、八种生意,才勉强平了欠款。

 

至于熙和帝今年不少大动作,比如:

 

支援战事、修筑边境防御工事、南方建设大坝治水、开设恩科、各级官府统计并安置流民……这些都是用卖玻璃的钱做的。

 

饶是如此都不够,熙和帝收上来的赋税还贴进去几万两银子。

 

苏润搞钱的主意多,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家,有时也会感到无力:

 

他自觉没有一副能担得起天下万民的肩膀。

 

苏润心里想的,全摆在脸上了。

 

荀阳见状,宽慰道:

 

“这已经很好了,治国如治乱民,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他也是从苏润这个年纪过来的,十分理解外甥女婿的想法。

 

如今国有余粮,荀阳心里丝毫不慌:

 

再差还能比前几年,大炎险些没了更差吗?

 

梁玉休息一会儿,也回了点精神。

 

他抱着乐观的态度,畅想未来:

 

“荀詹事说得对,明年肯定比今年更好的。”

“如今边境没有战事,加上大柔上贡、边境通商,只要没有天灾,就算子渊不再弄什么新物件,明年末,国库也能积攒不少钱粮。”

 

他这一开口,荀阳信心更足了:

 

连璨之都这么说了,来年肯定风调雨顺。

 

苏润也就是感慨两句。

 

他很快便收拾好心情,重整旗鼓道:

 

“天下尚未统一,吾等仍需努力,趁着过年好好休息,来年继续!”

 

说是来年,但实际上,苏润紧跟着就对荀阳提议,要把边境通商的事情作为年前的政要文章,早些登报,提升百姓安全感的同时,呼吁商户前往边境进行贸易。

 

“提前布局,给商人们思考和准备的时间。”

 

“愿意去边境做生意的,朝廷可以给些好处,若是可以,户部甚至应该亲自带头,走出一条商路。”

 

边境的贸易不仅仅是为了充盈国库,更是为了潜移默化改变蛮夷生活习惯,并削弱他们的军事实力。

 

等诸夷习惯用战马和口粮作为交易品,换取需要的物资后,对大炎的威胁自然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