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常言道,说谎的人要吞一万根银针

跟孔楼有同样举动的,还有同为此次会元热门人选的周明源。

 

他同样是进考场后,就点了蜡烛来看考题。

 

判题虽然有一两道稍有些棘手,但整体难度却远不及第一场。

 

剩下的【南郊祭祀表】、【官员平调诏】、【追赠大臣诰】都是很简单的题。

 

唯有最后剩下的史论题,让周明源嗅到了一丝丝危险的气味。

 

这道史论题是秦镶出的,题目是:

 

【自武德开科至天佑停举,唐进士科凡二百八十六载。其间崔卢李郑犹矜阀阅,而寒士得第者亦曰‘白衣公卿’。试问:论科举制何以渐削门荫之权,终成朝廷选士之公器?】

 

周明源正是出身南方大士族,这题让他隐隐不安。

 

但他最后还是吹灭蜡烛,老老实实靠在号舍墙壁,一边思索如何破题,一边等待天亮下笔。

 

像孔楼和周明源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有句话说得好: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倒在了黎明前。

 

会试也是如此。

 

第一场就刷掉了三分之一左右的考生。

 

相比于去年的【二】和【太极鱼】,直接涮掉一半人,今年看似手下留情,实际上,不少考生只是被苏润无意设下的‘天圆地方’带跑偏,却不自知而已。

 

到了这时间点,紧张的就不只考生们了。

 

七、八名外帘官端坐办公厅廨内,将第一场收上来的试卷,进行糊名、编号,并初步淘汰掉一部分答卷。

 

外帘官们没有阅卷权,能刷下去的,也就是所有曳白、字数不够等明显不符合标准的试卷。

 

这些被外帘官挑出来后,会统一交给易和光审查,确认无误后,另行封存。

 

剩下没有问题的考卷,则会被统一运送到另一个屋子:

 

那里有二十名负责誊录的官员,执笔以待。

 

誊录也有不少要求,因而这些考官在抄写的时候,无一不是小心翼翼的。

 

考舍内,举子奋笔疾书;

 

厅廨里,考官忙忙碌碌。

 

吏部尚书易和光完全分身乏术,无暇再去考舍巡视,只能命副手看着考生,自己则是在办公厅内来回穿梭,以免有官员胆大包天,掉包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