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强渡黄河天堑(第2页)
不几日,大军抵达黄河岸边。李明望着河对岸,河曲县城的轮廓在氤氲雾气中若隐若现。这里正是高迎祥渡河攻取河曲县的旧址,如今,他们同样被黄河天险拦住了去路,众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愁云。
“这可如何是好?”钱守庸皱着眉头,目光扫向众人,试图从下属那里找到可行的办法。
赵佑安率先提议:“大人,咱们可让当地官府从沿岸征调渔船,再打造些竹筏,强行渡河。”
贺人龙一听,当即反对,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这太冒险,敌军肯定在对岸设下重重埋伏,这么渡河,伤亡必定惨重,还不一定能成功。”
这时,钱守庸的亲信李师爷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大人,要不征调附近百姓民夫搭建浮桥?大军在后掩护,让民夫在前面搭桥,这样既稳妥,又能降低官兵的伤亡。”
李明闻言,神色凝重,急忙劝阻:“对岸有大小几十门火炮,其中三尊还是西人的红衣大炮,射程远、威力大。让百姓去搭桥,他们定会伤亡惨重。”
贺人龙瞧了眼钱守庸,见他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分明是倾向李师爷的提议,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开口。于是,贺人龙挺身而出,冲着李明质问道:“如果不让百姓去搭桥,难道让咱们兄弟去送死?你舍得拿手下兄弟的性命往上填?”
李明深知再争论下去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罢了,就依李师爷所言。”
众人达成一致后,钱守庸大手一挥,贺人龙、赵佑安等将领便带着官兵如恶狼般四散出去,四处抓壮丁,趁机抢劫发财。一时间,附近的村庄鸡飞狗跳,百姓们哭喊声震天。为了完成征调任务,官兵们不择手段,直接将正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村里修农具的少年一并抓走。仅仅过了一天,就有500多个民夫被押到了黄河岸边。
这些民夫衣衫褴褛,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在官兵的呵斥与皮鞭抽打下,他们不得不拖着沉重的身躯,搬运木材、石头,开始搭建浮桥。岸边的官兵架起火炮,时不时朝着对岸发射,佯装掩护,实则炮弹根本无法抵达对岸,只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水花。
两日后,浮桥一点点向河对岸延伸,逐渐进入了敌人的弓箭射程之内。对岸的守军发现后,立刻敲响了警钟,尖锐的钟声瞬间划破天际。很快,一群弓箭手在小头目的催促下,乱糟糟却又迅速地奔到了河岸边。这些弓箭手大多身着粗布麻衣制成的兵服,不少人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手中紧握着造型各异的弓箭,有的弓身磨损严重,很多干脆就是临时赶制的木弓,就是一根木头掰弯,两段绑上麻绳,不仅射程近,准头也基本没有,但他们却依旧紧紧攥着。至于箭只那基本就是一根削尖的木杆。
小头目满脸横肉,腰间别着一把长刀,扯着嗓子吼道:“都麻利点!射不中对岸那些人,老子拿你们是问!”弓箭手们迅速站定,张弓搭箭,箭尖对准正在搭建浮桥的民夫。“放!”随着小头目一声令下,利箭如雨点般飞射而出。毫无防备的民夫们发出阵阵惨叫,刹那间,七八个民夫中箭,身体摇晃着坠入湍急的黄河水中,溅起大片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