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钱督师的谋划(第2页)
钱守庸听闻,眉头微微一皱,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移防江南,谈何容易啊。江南乃朝廷赋税重地,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朝廷对那边的兵力部署极为敏感,轻易不会同意调动。再者,如今辽东战事吃紧,北方蒙古人也不老实,流寇四处破坏,朝廷正需人手,李将军此时提出移防江南,怕是难以获批。不过……”钱守庸说到此处,停下脚步,眼神闪烁地看着谭师爷。
钱守庸眼神闪烁地看着谭师爷,缓缓开口道:“不过,若运作得当,也并非全无可能。只是这其中关节众多,需花费不少银钱来打通各处关系。”
谭师爷心中一动,明白钱守庸这是暗示要花钱疏通。他思索片刻,说道:“钱督师,若能促成此事,李将军那边想必不会亏待您。只是不知这具体要如何运作,还望督师明示。”
钱守庸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不紧不慢地说道:“谭师爷,我呐现在是蓟辽督师了,这手头的人脉和资源与当延绥巡抚之时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这朝中也算有了些许重臣可以为我说几句公道话了。第一步,我会动用一些关系,让他们上书造势,就说如今流寇势大,有南下劫掠江南的意图。江南乃朝廷财税重地,不管流寇是否真有此打算,都得提前防备。崇祯皇帝本就生性多疑,听到这些言论定会心生忧虑。”
“与此同时,我再安排朝中关系在旁煽风点火,进一步加剧皇帝的恐慌。然后,找两个言官弹劾李明,就说他糜费军饷,在延绥整日无所事事。皇帝一想到李明往日作战勇猛,而如今延绥风平浪静,料想流寇不多,或许就会考虑将他调往江南。”
“当然,这过程中少不了让王承恩在皇帝面前适时提醒、暗示,如此一来,或许能让皇帝主动下旨调李明移防江南,还不至于引起他过多猜疑。”
谭师爷听闻,眼睛一亮,忙问道:“钱督师此计甚妙!就连这宫内的王公公您都使唤得动,真是厉害!就是不知这般运作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银钱?”
钱守庸神色一正,伸出五根手指,说道:“最少得五十万两银子。要多方打点,还得让人冒着风险行事,尤其是王公公那可是天天陪在陛下身边的大红人,要想使唤得动他们,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谭师爷略一思忖,咬咬牙,紧接着毫不犹豫地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十万两的银票,“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说道:“钱督师,就这么定了!”
钱守庸见状,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惊喜,笑道:“你们李将军居然如此阔绰?”
谭师爷嘿嘿一笑,说道:“多亏了钱大人您往日在采购军械等事上的关照,再加上我们围剿流寇,安置流民搞军屯收获的军粮卖与蒙古人,换回来的马匹再转手卖给内地,这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才积攒下些家底。”
钱守庸满意地点点头,收起银票,说道:“好,此事包在我身上。最慢三个月,必定给你消息。你且安心在这住下,等待消息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