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尚可喜降后金(第2页)
陈忠武怒目而视:“尚可喜,你要背叛大明?你忘了那些曾经与咱们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是死在谁手里的吗?”
尚可喜长叹:“陈忠武,我也不想,可现实如此,坚守下去只有死路。”
李义山怒喝:“你这是为怯懦找借口,战死也比叛国强!”
尚可喜一挥手:“不必多言,我意已决。不愿跟随者,不强求,但别阻拦。” 随即,埋伏的士兵涌入,几下就制服了陈忠武等反对者。
“尚可喜,你这逆贼,不得好死!”陈忠武被押仍叫骂。
尚可喜忍着心痛下令:“押下去,看好。”
随后,尚可喜登上高台,对召集起来的万余将士高呼:“兄弟们!我们为大明守土,得到的却是漠视与困苦。后金皇太极宽厚,投奔他必有作为。愿跟随的,共享荣华;不愿的,不勉强,但别挡路!”
将士们一阵骚动,饥寒交迫的士兵们想起平日艰难与朝廷冷漠,不少人动摇。最终,绝大部分人选择跟随尚可喜。
于是,尚可喜率万余人,携带粮草军械,从海上前往后金。海上波涛汹涌,船只颠簸,尚可喜站在船头,望着茫茫大海,心中五味杂陈,却只能前行。
数日后,船队靠近后金领地,被后金巡逻船只发现。得知是尚可喜归降,巡逻船立刻报信。
消息传至盛京,后金一片欢腾。皇太极亲自率贝勒、大臣出迎。
四月的盛京,春意渐浓。尚可喜远远望见皇太极,赶忙下船叩拜:“罪臣尚可喜,久闻大汗威名,愿为大汗效命!”
皇太极扶起尚可喜,笑容满面:“将军来归,实乃大金之幸。”皇太极封尚可喜为总兵官,令其统领旧部驻守海州。海州乃战略要地,皇太极此举意在借助尚可喜对明朝军事与沿海的了解,加强防御与攻势。
此后,尚可喜为表忠心,主动向后金请命攻打明朝的杏山堡。杏山堡位于辽西走廊,是明朝抵御后金的重要军事据点之一,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对后金的南下构成一定威胁。
崇祯七年二月,尚可喜精心筹备了攻打杏山堡的战事。他凭借对明朝军事部署的了解,详细制定了作战计划。他先派出多支侦察小队,摸清杏山堡周边的地形、明军的兵力分布以及防御设施。经过数日侦察,得知杏山堡内驻守明军约两千余人,守将祖传中资质平平,为人贪财好色。堡内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火炮与弓弩。堡外设有壕沟、鹿角等防御工事,且与附近的塔山堡、松山堡互成掎角之势,若进攻杏山堡,需速战速决,否则易陷入明军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