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祖大寿降清(第2页)
钱守庸也摸着胡须,点头道:“没错,清兵围困锦州这才一个月而已,锦州城内粮草充足,祖大寿也在城内经营多年,一时半刻不会有事。咱们得从长计议。”马绍愉皱眉道:“可是,陛下那里下至催促我等火速进兵如何是好?”钱守庸与李明相视一笑,李明开口道:“这个好办,据斥候汇报,锦州城外每天都有大量的清军包衣奴才在营外砍柴、伐木、打水,四周也有大量的哨探活动。我派一个营的骑兵过去,趁他们大部队反应过来之前,冲上去随便打几枪,砍几颗包衣奴才的首级回来就是了。再吩咐斥候们哨探时多留意些,再砍几个满洲斥候的脑袋,咱们往京师一送,妥妥的就又是一场大捷嘛。”钱守庸显然是对这类操作早已驾轻就熟了,脸不红心不跳地接着补充道:“李将军说的对,清兵势大,前来塔山堡围城。我们一番苦战,因清兵有规定,抢回战死者遗体,可得其一半家产,因此仅斩获几十颗首级。”马绍愉听后不禁对这些边将的编故事能力竖起大拇指:“我词穷了。”
此后半年,钱守庸、李明等一万多大军,就在塔山堡内躲着。等崇祯皇帝下旨催促一下,李明就派骑兵去清兵那里砍些脑袋给钱守庸向朝廷报捷应付一下。至于为什么屡屡大捷却还是在塔山堡没动地方?当然是动地方了,这次报捷说进兵杏山堡、下次报捷又说已进兵到松山堡,不日将兵临锦州城下解围。过几天再来一个奏报,臣在锦州城外大战,寡不敌众,又撤回塔山堡了,待召集兵马再战!于是半个月后臣又进兵杏山堡,斩获鞑子首级三十余……这或许就是历史上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走了一年都没到锦州的原因。
在清军大营中,皇太极正对着军事地图沉思,目光紧紧锁定锦州的位置。多尔衮在一旁微微欠身,进言道:“大汗,明军在塔山堡已有防备,且火器威力不容小觑,强攻塔山堡恐怕会伤亡惨重。而锦州城已被咱们围困半年有余,城内粮草殆尽,援兵不至,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至极。此时增派兵力全力攻打,定能一鼓作气拿下锦州。”
皇太极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断,说道:“就依你所言,传令孔有德,务必率领汉八旗全力以赴攻打锦州城,务必尽快攻克锦州!”
镜头转向锦州城,这座被围困了半年多的城市,早已满目疮痍。城内街道冷清,百姓面黄肌瘦,士兵们也疲惫不堪。此前的多次突围行动,让城内兵力折损过半,许多士兵带着伤勉强坚守岗位。面对孔有德率领的汉八旗如狂风骤雨般的猛烈进攻,锦州守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一天。
夜幕悄然降临,锦州城被黑暗笼罩,只有几处微弱的灯光在寒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祖大寿坐在总兵府昏暗的大厅中,眉头紧锁,满脸愁容。他深知,以目前的状况,若明日清军再次发起进攻,锦州城多半难以抵挡。思索良久,他决定召集众将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