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督标师换装完成
话说祖大寿投降满清后,崇祯皇帝虽明面上下旨,要求将祖大寿在京的亲眷收押下狱,可实际上祖大寿的亲属大多都在辽东。在京师的,也就只有吴三桂一人,而吴三桂不仅没被治罪,反而被崇祯任命为山海关总兵。
吴三桂获此任命后,有种死里逃生之感。几个月的京师见闻让这个辽东长大的官二代长了见识,彻底知道了京师-这个大明朝的统治中心已经乱成了什么样。这群东林君子虽然同属东林一脉,私底下却又根据地域、利益、师承分为不同的派别,关键是这些派别还不固定,成员也不固定,纯属因利而生。随着朝中大佬们的起起落落,这些派别也随之聚散无常,首辅指挥不动尚书(人家也是内阁成员,大家坐下来平等议事凭啥对你俯首帖耳?)、次辅给首辅使绊子(不是首辅的人,想上位很正常)…不在局中之人看来那是一头雾水,颇有种城头变换大王旗之感。加之崇祯皇帝好面子,喜欢推卸责任,前线稍有败仗,朝臣们就相互推诿指责,生怕被皇帝抓起来背锅。当下,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锦州的得失、吴三桂的任命某种程度上便是朝廷不同派系之间对辽策略相互博弈的体现。
吴三桂清楚,自己身处这复杂旋涡之中,稍有不慎,不知得罪了哪个大佬,就会被对方一句话给撕得粉碎。自己在京师毫无根基,就如同一只随时可能被捏死的蚂蚁,唯有在军中手握重兵,才是真正保命的依仗。于是,他赶忙前往京师家中与赋闲在家的父亲吴襄道别。
吴三桂屏退左右侍从,凑近吴襄,神情凝重地说道:“父亲,如今这朝堂局势,实在是太乱了。朝堂上党派林立,互相倾轧,祖大寿舅舅降清,让咱们吴家瞬间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平日里拿着咱们孝敬笑脸相迎的白眼狼,这次不少都反水,差点被他们给坑了。而且,流寇年初刚破了中都凤阳,火烧黄陵,势头正盛,满清又在关外虎视眈眈,朝廷如今焦头烂额,对咱们武将猜忌也更重了。孩儿此番前往山海关赴任,表面上是朝廷对孩儿的重用,实则就是让孩儿当一条看家狗,防着钱守庸那个老贼。”
吴襄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忧虑,低声回应道:“三桂,看来这几个月的京师之行让你成熟了啊。你此去山海关,切不可轻信他人,万事以保存实力为首要。朝廷如今既要应对流寇,又要抵御满清,对咱们武将既依赖又忌惮。你手中的兵权,既是你的依仗,也是朝廷的眼中钉。朝廷此时任命你为山海关总兵看中的便是你领兵打仗的本事,但你要记住兔死狗烹!切记不可走了戚继光,戚大帅的老路。对钱守庸你得是不长的下绊子、打小报告,这样朝廷才会对你放心,你的总兵之位才坐得稳。但你要把握好分寸,小动作可以,钱守庸这个老狐狸也是个明白人,会配合你做戏,但不要真的惹毛了他,否则你舅舅祖大寿就是你懂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