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农户女雯风而动

第6章 服徭役夹人虫(第3页)

 就在众人干了半个多时辰后,敲锣声再次响起“开饭喽!”

 众人几乎是眨眼之间扔下手里的活,纷纷往岸上跑。

 打饭的地方也在东头,离着堆砌石头的地方不远。

 众人脚下生风紧赶慢跑,生怕去晚了饭没了。

 李桂香拽着她,万叶子拽着张小米,后背背着元宝。

 张老汉速度也不慢,王婆子腿脚不好,张小妹一手拽着狗蛋,一手扶着王婆子。

 等她们好不容易赶到的时候,前面三个打饭口都已经排了不少人。

 打到饭的人端着破碗找了个地方蹲下就吃,有那心里着急好信的,忍不住垫着脚看人家打回来什么吃食。

 她太矮看不见,心里隐隐有着一丝期待。

 快轮到她们的时候,她这才看见前面大锅里是什么。

 一大锅绿油油的野菜熬煮的粟米粥,比起家里吃的要浓稠不少,可比起她在空间吃的明显还是稀的。

 碗是公用的,排到近前大锅旁有成摞的碗。

 张老汉和王婆子打了粥急不可待的寻了个空地隔了起来,李桂香打了两碗,带着她蹲在王婆子身边不远处,万叶子带着孩子也蹲在她们身后。

 “好吃……”元宝狼吞虎咽,还不忘跟他阿母说好吃。

 万叶子故意喝的慢,碗里的粥想给儿子留点。

 这粥喝着也是苦的,不过好在粟米多了一些可以均衡一下。

 吃过饭排队要去水桶旁,把碗涮干净才能放回去。

 众人继续回到海边干活,胃里有了食物人也有些力气。

 太阳出来晒的人眼冒金星,可好在是海边,有点海风不至于热到中暑。

 有些实在热的受不了,就用海水往脸上身上浇。

 她本来就黑,在海边这么个晒法怕是要成非洲人了,明天她必须带个草帽来。

 下晌饭还是野菜粥,大家都挺高兴的排队打饭。

 这一天她收获不少,光是螃蟹就抓了几十个。

 可惜有了螃蟹她却没机会吃,这海边人来人往,回到家又要和一帮人挤在一个炕上,上个厕所也是用桶,和蹲监狱真没什么区别。

 太阳西下锣声响起,这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排着队伍往居住的地方走。

 往回走的路感觉那么漫长,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张老汉和王婆子已经体力不支倒在炕上哼哼唧唧。

 别说他们,就是李桂香和万叶子这俩年轻的,肩膀都被磨破了皮,腰疼的直不起身。

 她们这几个小的还好就是累了点,躺在炕上就睡着了。

 第二日不仅是她拿上了草帽,村里人人手都拿了一个,好多人发现海边的太阳太毒性,身上的皮都能晒破。

 等她们到海边时,众人再次大吃一惊,今天海水退潮,露出了大半个沙滩。

 好多人没见过这样的景象,纷纷啧啧称奇,李工头安排了今天的活,不用搬石头了,改为挖海泥沙运到东头。

 不褪潮时搬石头,退了潮就要挖泥沙,这就是她们的工作。

 没有铁锹的就用木板,没有木板的就用手!

 小孩子徒手挖泥沙往挑筐里扔,众人强打精神继续干活。

 她徒手挖着泥沙,心里头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特么还需要徒手挖沙子,这手一天下来不就废了!

 她就不明白为啥孩子也要跟着干活,真是一点人权都没有,工资没有,一天只有两顿野菜粥!

 可她瞧着众人即使昨天累的精疲力尽,今天还是卯足了劲干活!

 她找了一块相对薄一点的石头,用石头挖泥沙比起徒手可轻松多了。

 别说这泥沙下还能挖到螃蟹和蛤蜊,她兴奋不已,观察四周情况看无人关注她,她就趁机将挖到的蛤蜊螃蟹收入空间。

 几天以后她算是明白为什么要运石头和泥沙了,这些东西都被专门运到榆关城北边修城墙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些大块的石头还可以用来当做武器,一旦有人来犯,可以用石头砸攻城的士兵用。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度过,她们这些逃难过来的灾民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十日后在北边修城墙的汉子们回来了,这可给王婆子高兴坏了。

 看着两个儿子更黑更瘦了,王婆子心疼的直掉眼泪“儿啊,你们咋样啊?能吃饱不嘞?咋瘦成这个样子嘞?”

 不怪王婆子心疼,连她都很惊讶,这哥俩十几天不见脊背都弯曲了。

 又黑又瘦,本就破旧的衣服,磨的好几个地方都破了。

 张大顺哥俩眼眶泛红,混浊的泪滑落沧桑的脸颊。

 “咋回事嘞儿?”张老汉见两个儿子哭了,不由得着急了。

 张大安摇头有些一言难尽,最后还是叹口气“阿翁,俺们天不亮就要背着石头往山上走,日头落了才能回去歇息……”张大安说不下去了。

 在海边捡石头运泥沙,和在北山背石头上山,明显后者更累,更何况一天只有两碗粥,却还要出这么大苦力换谁都受不了。

 “造孽嘞老天爷!我儿命苦嘞……地没了、家没了……”王婆子拍着腿哭了起来。

 “别咧咧嘞!你咧咧有用咋地?”张老汉不满的瞪了一眼王婆子,接着又看向张大顺哥俩“要不你哥俩去问问里长,看看咱们啥时候能去种地?这服徭役不长久嘞!”

 张大顺点头“俺也这么想,咱们自己种地再累也比徭役轻快,一家子也能守一块。”

 张大安也点头冲着张大顺道“那咱们去找里长!”

 张大顺点头起身兄弟俩就去找礼长,王婆子擦着眼泪嘴里喃喃自语“老天爷不让活嘞,好好的四亩地没了……”

 没成想等张大顺哥俩到里长家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礼长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要种地的想法。

 大家伙确实都受不住这种徭役,种地才是老本行!

 孟里长敲了敲桌子,最近搬石头孟礼长显然也疲惫不少“都别吵吵了,种地这事来的时候官爷说的多明白,今年就这样了,明年官爷就给咱安排了都急个啥!”

 “里长,俺们天不亮就干活,您是不知道有多累人嘞!”有人插话。

 “就是里长,光说明年,那明年啥时候嘞?”有人附和。

 “瞅瞅你们一个个那熊样,有饭吃还嫌嗖,咱们活着走到榆关那要给老天爷磕头嘞,现在还有你们一口吃的,要是没有你们咋整?说明年就明年,别扯那些没用的,赶紧都散了回家去,别在这挤着,俺看着闹心!”里长心烦的摆手让汉子们都回家去。

 这……

 大家伙你看我我看你,没个准话心里不踏实,可再问下去礼长肯定也不会说啥了,众人只得悻悻的离开了。

 张大顺哥俩回去后和张老汉学了里长的话,张老汉无奈的叹气“那就再挺挺,明年有了地就好了……”

 歇息这一天没有公家管饭,家里还有点粟米,李桂香去熬粟米水。

 从上水村带来的鸡中途死了,他们本想着死了就生点火煮着吃了,却没想鸡后来被人偷了。

 张家现在真是一穷二白,除了一点粟米和破碗破罐,真是啥啥没有。

 第二日张大顺哥俩去上工,张老汉带着她们也去海边上工。

 能看出来张老汉和王婆子体力有些跟不上了,可不出工就没饭吃,为了这口饭她们必须去。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一个多月,夏末彻底结束迎来秋初,王婆子每日起早贪黑的跟着干活,身体每况愈下一个月后彻底起不来炕了。

 这可急坏了张家人,而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王婆子,村里好多上了年纪的都一病不起。

 “里长您老说咋整,这不上工就没饭吃嘞!”

 不少村民集中在孟老汉家,吵吵嚷嚷起来。

 孟老汉此时也烦躁的来回踱步,别说村里年纪大的,他这年纪也不小了,这段日子他这身体也明显扛不住了。

 不上工就没饭吃,可眼下村里这些年纪大的都累的起不来炕了还咋上工?

 他似下定决心一般面向众人“都别吵吵了,这样,俺现在就去找官爷说说村里地事,你们都先回吧!”

 众人面露喜色,有里长出面他们心就踏实一半了,众人纷纷散去。

 日落西山里长回来了,召集全村人,等大家到齐看见一脸凝重的里长时,众人心里咯噔一下。

 有人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里长,您问的咋样嘞?”

 孟老汉紧蹙眉头脸色不怎么好看,好一会才道“今个见过县丞老爷俺也把情况如实禀明嘞,县丞老爷的意思,城里大户人家多,实在艰难就……就卖儿女去那富贵人家做工,总是能拿回银钱度日嘞。”

 “啥?里长您说啥!让俺们卖儿卖女!”

 “里长,您老可不能这么干,咱们可都是本分地庄稼人嘞,让俺们卖儿卖女那不成!”

 “就是俺们不同意!”

 众人群情激愤,卖儿卖女那不成,卖儿女那就是奴隶,死活那都是主人家做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心里但凡有点慈心的,谁肯卖了儿女换新钱!

 孟老汉一脸哀怨“俺也不想卖儿卖女,可如今没别的法子,县丞还说嘞,就是明年当佃户那也要等着,城里大户人家的地都有固定的佃户,咱们外来的只能等!

 榆城军营是有地,可这些地也要等明年看看轮不轮的到咱们!榆城的粮食大部分都给了军营,哪有闲粮给咱们嘞!”

 当初文帝下令幽州县村民迁移榆州城,大司马还提议让村民除了服徭役也可去开荒。

 朝廷是解决了不用发放赈灾粮的大事,可榆州明晃晃的每日都要管这四万人口的吃食。

 还好服徭役的口粮都有朝廷下发,榆州城也不算太难,可真要是给这帮村户撵去开荒,那口粮可不算在朝廷内。

 这帮村户进了榆州就是榆州村民,开荒是有奖励的,奖励种子、口粮、屋舍、黄牛……

 负责榆州最高的官又怎么会做这赔本的生意呢?所以开荒不可能,只有服徭役。

 当然这些事各村里长不知情,村户就更不知情了。

 众人被孟老汉的话堵的鸦雀无声,村里的妇女忍不住哭了出来“里长,您就眼看着咱们卖儿卖女嘞……”

 不少人跟着红了眼眶,孟老汉紧抿着干巴巴的嘴皮叹气“儿女要是能出去混口饱饭吃嘞,那也是大福报,跟着咱们迟早饿死嘞,不饿死也累死喽!”

 里长说的不无道理,庄稼人没读过书不懂啥大道理,可眼瞅这服徭役比种地还要辛苦难熬,老人熬不住,娃儿们又哪能熬得住……

 里长没说散,可大家伙却都像电闪雷击一般,一个个犹如麻木的尸体一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