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生闷气(第2页)
凝视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曹牧谦摇头失笑,这女人简直是无法无天,现在还敢和他动手。
回到院子的芷兰还在生着闷气,她能不知道出征危险么?她不仅知道,更清楚出征时疲惫赶路有多折磨人。
可正因为出征危险,她才不能让曹牧谦一个人去。他不肯带她去,那她就想办法跟着去。总之,出征她必须陪着。
芷兰决定进入冷战,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她干脆不搭理曹牧谦了。
正好派人寻的房舍有了消息,原本她是想让张老汉几人在茂陵住的。
可她担心张家人时不时的来打扰李桂香,干脆直接在阳陵县里寻一处。她还没去过阳陵县呢,听二娘说,阳陵县就像东西二市一样。
不过比东西二市可大多了,进入阳陵县随处可见各色货物沿街售卖。
阳陵县热闹,适宜那些身份不高的三教九流居住在此。再者民风比起其他几县,甚至是盛京彪悍的多。
所谓的彪悍,倒不是打架斗殴。毕竟阳陵县可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活着,日日打架斗殴皇帝也不可能容忍。
大夏朝遵奉儒家礼仪做人做事,可阳陵县则不同。这里居住了很多戎狄俘虏,他们本就来自无拘无束的草原,十分不喜欢之乎者也的说话处事方式。
再加上能移居到阳陵县的,捐的资财也只有几十万而已。说富有还差上一大截,衣食无忧倒是真的。
他们大多都是生意人,做生意的自然也不会成日之乎者也,在意那些繁文缛节。
所以,这阳陵县倒是很适合张家人去居住。芷兰想过,在阳陵县,张家人可以去漕运,也可以自己做些小生意。
只要他们有手有脚那就饿不死,当然她也不会故意为难他们。
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但她时不时也会贴补一些,目的就是不想让他们出什么乱子。
去阳陵县她必须换上戎狄的男装,身边还要跟几个健壮的仆从。
坐着马车一路晃晃悠悠去了阳陵县,刚入城芷兰就被马车外的热络喧嚣之声,扰得耳朵不堪重负。
车外沿街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那声音是个顶个的大,好像带着喇叭一样。她打开车窗,露出一点缝隙。随着马车缓缓向前行驶,路上拥挤的百姓,身着各异服饰的人群,无不让芷兰震撼。
这里的场景很有一种现代王府井的既视感,男男女女毫不避讳的在街上行走,笑笑闹闹好不欢快。
入目的酒肆开着门窗,一眼就能瞧见里面男男女女坐在一起,喝酒畅聊。
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大夏朝明令禁止百姓不得随意饮酒,可你瞧瞧,这百姓,青天白日的就在酒肆里推杯换盏也无人来管。
她回想二娘的话,这阳陵县以戎狄人居多,生活作风也比较贴近草原习俗。
大夏朝很多律令在阳陵县是没有用的,而且皇帝对阳陵县也是格外宽容,很多事情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马车在阳陵县里行进有些困难,因为人群太多,所以行进时格外艰难。好不容易来到寻好的房舍前,芷兰下了车环视周边。
长长的街道左右两侧都是小二层楼,很像当初张家人在榆州时,在海边干活住的房舍。
街道房屋门前,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还有坐在门前石头墩上看热闹的,她忍不住心中腹诽,这地方居住倒也蛮有趣味的。
马车停在街尾一处二层楼宅子,早就有驵侩等在这里。
见到芷兰一行人虽然排场不大,可这两匹马拉的马车,想也知道身份必定不能低了。
驵侩笑容满面的看着芷兰下了马车“夫人,这处宅子虽在街尾,可也是难得闹中取静的地方。”他这么说着,门就被他推开了。
做了个请的手势,待芷兰一行人进了院子,他才跟着进去,围着芷兰不远不近的距离,口若悬河的介绍着“夫人,您瞧瞧这宅子的房梁还跟新的一样,再瞧瞧这院子,平日养些鸡鸭猪的指定够用。
您看着屋子,一点霉味都没有,可见这宅子不潮湿,阳光照的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