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抽丝剥茧,念头通达!子泓真是令人惊喜!(第3页)

 陶谦神态慌了片刻,立即镇定道:“老夫早就料定,袁本初与曹操之间,看似同盟,实则暗地不和。”

 这个理由倒也还算说得过去。

 “他境内收成,以及各地豪族资助,完全养得起。”

 孙乾对兖州境内做过详尽的刺探调查。

 对于军屯的收成,亦是颇为惊叹,这些调查的汇禀之中,出现最多的名字,就是许泽。

 许子泓,一个被袁绍赶出邺城,直接不能得见的贤才。

 由此可见冀州袁绍是何等的虚有其名。

 许泽越是功劳伟岸、声望广博,就越显得袁绍何其可笑。

 陶谦直接站起身来,面色慌张的抓住了糜竺的手,颤声道:“如此,子仲便更要相助徐州了,若让曹操如此邀买人心下去,百姓……我等危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发现用百姓大义好像已经站不住脚了,连忙又换了一种说法。

 糜竺心里却不以为意。

 好像只有你危险……因为曹操还放言只诛恶首,不危及他人。

 这句话,耐人寻味。

 意思是他只要陶谦死,但徐州的利益态势可以不去清洗,甚至只做简单的划分,仅此而已。

 那么,士族就还是士族,糜氏的累世巨富也不会被劫掠充公。

 如此想着,糜竺点了点头,只说了句“尽力而为”这等模棱两可的话,不敢在陶谦面前许诺什么,他不会让整个糜氏陪着陶谦去送死。

 当然也不敢直接拒绝,他怕后堂忽然跑出来一堆刀斧手,将他当场砍死。

 陶谦此刻心思也乱,得到这一声回应之后,又看向孙乾,忙道:“公佑,你派出去为徐州请援的哨骑可回来了?”

 孙乾躬身而下,平淡道:“回来两支,淮南袁公回应说已知晓,正待告知太傅、太仆,看是否能调停此事。”

 “去冀州的哨骑说,袁车骑正待平贼,暂不能插手,但会写信与曹公,劝他平息怒火。”

 陶谦思来想去,这两道书信,说了都和没说一样,根本都是作壁上观。

 但袁公路却提到了告知太仆、太傅,这代表汉廷,应该会让汉廷责备曹操,让他在道义上不能占得太多先机。

 如此说来,二袁其实也是在观望,等待绝好的时机杀入兖州,趁机分食。

 “都是老狐狸!”

 陶谦暗暗怒骂。

 孙乾劝说道:“还有幽州请援的哨骑未曾回来,也许公孙将军会予以相助呢?”

 公孙瓒、袁术、陶谦,虽无盟约,但是自讨董散后,暗地里一直都是依靠战局军情,相互协同,而今唇亡齿寒,说不定会来援助。

 “好,你们且先去吧。”

 陶谦意兴阑珊,本来想在几位重要谋臣面前演一出好戏,让他们同仇敌忾,牵扯曹军。

 结果被曹操大改其行事风格而全盘打乱,现在若是再以大义裹挟,根本站不住脚,还会适得其反,逼得这些文武暗中倒戈。

 等人都走后,陶谦沉思了许久,对曹豹道:“去请我那位乡党来吧。”

 曹豹神情一阵变化,请他来,那岂不是意味着……

 心神震荡半晌,他还是躬身回应:“遵命。”

 ……

 彭城。

 城门楼上,曹操正堂清扫出来,挂了地图、设了坐席,日夜在此处理政务军情,幸得有卫臻工坊产兖州纸。

 军情政务送达比之前缩短大半,可以做到令行政通,不误军机。

 郭嘉的暗探趁着下邳、琅琊最后戒严,将大量的消息带了回来,包括徐州各地豪族、贤才的风闻,以及少许兵马囤积之地。

 这些消息本没有过于值得关注之处,但许泽还是请郭嘉全部拿来,让他日夜搜集阅读。

 此刻,许泽正看着一个名字发愣。

 笮融,亦是丹阳人,却在徐州大兴佛教,深得百姓爱戴,信众从当年数百人,到现在数万人之规模。

 这时一道灵光闪过,许泽忽然将所有的情报串联在了一起,念头顿时通达。

 砰!!

 “我知道了!!”

 他兴奋的大喝一声,周围宗亲、谋臣都将目光看了过来。

 曹操更是抬头含笑,面露期待,有子泓在,总是令人惊喜不断。

 他放下公文快步走来。

 聚来的人扫了一眼这风闻密报,不过是当地一个兴宗教惑众的人,并非什么重要人物,为何会让许泽如此兴奋?

 曹操暂且没想到可能,但却忙催促道:“快快说来,你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