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心可依,未来可期!

“除却文举的家人,还有北海一众贤臣文武,皆有家人自青州救来,同样也在路上,”许泽笑着请向身后城中,拉孔融一路疾行,动作敏捷的道:“还请文举速速去告知各位贤才,可至莒县道途迎接家人,他们不日就能到达阳都。”

 “当真!?”

 孔融又是一愣,下意识说完这话便明白是多此一问了。

 许君侯一诺千金,岂会信口开河。

 “君侯,你竟用大战之胜,为我北海败军迎回家小,如此恩情在下一定铭记于心。”

 孔融大为感动,原本以为许泽是单为了自己,应当不会折损多少优势,没想到他将所有来投的北海人家小全数迎回。

 这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不能攻入青州。

 “和谈,结果如何?”想到这,孔融忍不住慌忙请问,许泽坦言道:“不过取回东武三关而已,虽说不能北进青州,但却能够保住琅琊不失。”

 许泽和他走了一路,坦言自己内心的想法:“实不相瞒,我今年军屯于此,但却遇到了大旱之年,原本应当是饥荒遍野,百姓苦不堪言,而我亦是要背上无能之名被陛下罢免。”

 “可是,我知道收成虽然不好,但田土却有子民照料,来年亦更为耕耘,一旦天公作美,就会有丰收。”

 “治郡之政不能朝令夕改,使民安定需长年累月,我推行仁治军屯,不克扣百姓之俸粮,今年更是自己散尽家财筹措粮食,都是为了使民安定。”

 “军屯,岂非屯定人心乎?”

 “说得太好了!”

 孔融再一次停下脚步,紧紧地握住了许泽的手:“若是当年有子泓这样的人物为我治理青州,岂能到如今境地!”

 “青州在袁谭手中,等于明珠蒙尘。今次君侯为了我等损失大好良机,日后定要取回!”

 孔融心里感激不已,但他明白北海来人和如今仍在北海的官吏都有情义,彼此曾常往来,这样一来很容易就能够取得暗中联系。

 若是能够拉拢一些人投归,对于日后局面也是好事。

 自己在北海还有不少威望,振臂一呼亦是能够得到很多豪族支持。

 只需等待一个时机,便可让袁谭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