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共损之计,又当如何?(第2页)

 主公能够委曲求全的许诺朝贡天子,并且促成两方和谈,已是付出太多、难能可贵了。

 “当真如此?”

 两人对视一眼,再次郑重的问道。

 袁谭点了点头:“不错,为今之计,只能如此!想要在青州深耕下去,民心一定不能丢,无论此刻流言如何,但我治理之境只要仍然还为百姓谋生,也必然会有人跟随。”

 “好!”

 郭图听得竟然有些感动,遭逢东武大败之后,大公子似乎也开始反思自己了,若是他这般心性能够一直保持下去,日后的成就也定然不会小。

 反思自省,乃是贤才之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若是心宥于此自会郁郁寡欢。

 “公子若有如此胸襟,这青州北海定然还能守住,主公也没有看错公子。”

 郭图由衷的夸赞道。

 因为从局面上来看,一旦袁绍收回幽州,再以幽州诸郡守联名请功,则天子只能封赏,一旦封赏那青徐之间的仇怨也就不存在了。

 既然如此,又怎么还会兴兵交战呢?

 那时候青州若是还没有失去,则许泽也毫无办法。

 他再不拘常理,也不会违背大势强行进军。

 ……

 深秋。

 许泽将境内粮草分派至各地,屯粮过冬。

 同时依靠诸葛亮所设的策略,在各地设立了粮官,以察宵小中饱私囊,取粮自足不予百姓,多方政令之下,境内肃然。

 且有许靖、孔融办学推行,吸引了大量的商贾运资而来,慕名求见许泽,资助粮草安定民心,琅琊迎来了几十年未曾有过的繁荣热闹。

 百姓不光有粮食可过冬,能够卖苦力、做巧工活计换取粮食,还能自发起多种营生谋得利润,生存的路途都多了起来。

 最主要的是,安心。

 许泽大败青州兵马后,顺带扫清了大山之内所有的贼寇,收降、斩首了一共上千名贼寇,再次震慑人心,得到百姓拥戴。

 行走往来、走郡过县都无后顾之忧,沿着驿亭道路还能沿途换牛马运资,让商贾也更喜欢徐州琅琊。

 见此情形,连鲍信都将各族商旅道途移到了琅琊,将东海的盐铁凭引和琅琊道路挂钩,增琅琊国税收,让曹昂身上的政绩更加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