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特别的眼睛(第2页)


 他们跳进边雁的车,轮胎尖叫着驶离。后视镜里,公寓的门被撞开,几个动作僵硬的人影站在门口,其中一人缓缓转头,露出詹台槐腐烂的脸。


 “去哪?”边雁紧握方向盘,指节发白。


 张显看着手中的镜片,它现在显示出一幅地图——七个红点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个正是444号殡仪馆的位置,现在已经变成灰色。最近的红点在邻省山区,旁边标注着“青山疗养院”。


 “下一个节点,”张显说,“霍九锡不是孤身一人。有六个像他这样的'研究者'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同样的永生实验。青山疗养院是下一个目标。”


 边雁猛打方向盘驶上高速公路:“七面古镜,七个节点...老天,这比我想象的庞大得多。”


 镜片突然变得滚烫,张显差点脱手。镜面浮现新的画面:一个穿白大褂的高瘦男子站在疗养院门前,转身时露出一张完好的脸——霍九锡,但年轻了许多,皮肤完好无损。


 “他找到了新容器,”张显声音嘶哑,“我们需要更多武器。”


 边雁从后座拽出一个皮箱:“早有准备。”她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把银质匕首、几瓶装着不明液体的玻璃瓶和一叠符纸。“家传宝贝。”


 张显拿起匕首,刀身刻满与边雁肩膀上相似的符文:“这些真的有用?”


 “对付活死人?绝对有用。”边雁踩下油门,“但首先,你得学会控制你的能力。如果霍九锡已经占据新身体,他的力量会更强。”


 行驶途中,张显研究着边雁祖父的笔记本。其中一页详细描述了“特别的眼睛”的能力发展过程:最初只能看到灵体,随后可以预见危险,最终能够...“短暂扭曲现实”?


 “这是什么意思?”他指着那段文字。


 边雁瞥了一眼:“据说是能力的最高阶段。使用者可以通过'观看'来改变小范围内的现实。爷爷写道,1949年有个'特别的眼睛'在重庆用目光熄灭了一场大火。”


 张显怀疑地皱眉,但没说什么。他转而研究镜片,发现边缘刻着细小的文字:“明镜止水,照见本心”。


 “霍明漪在镜中世界告诉我,她父亲误解了古镜的真正用途,”张显回忆道,“镜子不是为了复活死人,而是为了...”


 “让活人看清自己的执念,”边雁接话,“爷爷的笔记也提到过。霍九锡的悲剧在于他拒绝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


 天色渐亮,他们驶入山区。青山疗养院的指示牌出现在路边,箭头指向一条狭窄的上山路。张显的太阳穴突然剧痛,眼前的景象分裂成两层——现代的公路和几十年前的土路重叠在一起。


 “停下!”他喊道。


 边雁急刹车。张显下车走到路边,蹲下拨开杂草——一块半埋在地里的石碑露出来,上面刻着“青山精神病院,民国二十五年建”。


 “这里以前不叫疗养院,”张显的指尖触碰石碑,突然看到幻象:穿白大褂的医生们将病人绑在床上,向他们注射某种黑色液体。“是精神病院...霍九锡的同伙在这里进行人体实验!”


 边雁查看gps:“离现在的疗养院还有三公里。看来他们在原址上重建了。”


 他们决定步行接近。树林越来越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怪的甜味,像是腐烂的水果混合消毒水。张显的“阴阳眼”看到树干上浮现人脸,地面下伸出半透明的手臂。


 “这地方...比殡仪馆还糟。”边雁握紧银匕首,“地底下埋着太多痛苦了。”


 穿过最后一片树丛,青山疗养院赫然矗立在山顶——一栋灰白色的四层建筑,窗户全部被木板封死,只有大门微微敞开,像是邀请,又像是陷阱。


 张显举起相机拍了一张。照片显影后,疗养院灯火通明,穿着病号服的影子在窗前晃动。“过去的重演,”他低声说,“和殡仪馆一样。”


 他们小心地接近大门。门槛上刻着一行小字:“入此门者,当舍弃一切希望”。


 “真温馨。”边雁干巴巴地评论。


 门厅里漆黑一片,只有几盏应急灯提供微弱照明。地上积满灰尘,但有一串新鲜的脚印通向走廊深处。张显的镜片突然变冷,显示出两个重叠的箭头:一个指向楼上,一个指向地下室。


 “分头行动?”边雁提议。


 张显摇头:“太危险。我们先去地下室,那里通常是这种地方的核心区域。”


 他们沿着楼梯下行,墙壁上的涂鸦越来越诡异:眼睛、扭曲的人体和难以辨认的符号。地下室的铁门上挂着一把新锁,但边雁用她祖父的一把奇特钥匙轻松打开了它。


 门后是一个宽阔的大厅,中央摆放着七张手术台,其中六张空着,第七张上躺着一具覆盖白布的尸体。墙上挂着七面镜子,六面完好,一面破碎——正是444号殡仪馆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