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雪花盐(第2页)

 按照刘浪之前说的,其中两部,每部四百人,由周仓裴元绍担任军司马,剩下的一部三百人充当刘浪的亲军。

 刘浪发现,自己的三百亲军,个个身形高大,而且比起其余的八百人来,也要强壮许多。

 问了裴元绍才知道,原来这三百人就是卧牛岗的主力。

 平常下山劫道,或者和别的土匪抢地盘,都是依靠这三百人来撑门面。

 所以这三百人每天吃的要比其余的人多一些,隔三差五的,还能开开荤,是以他们看起来比较强壮一些。

 刘浪让裴元绍进行分配的时候,裴元绍就把这三百人全都划拨给了刘浪做亲军。

 虽说这三百人现在是刘浪的亲军了,可一来刘浪需要照看后山的盐场,二来刘浪并不会具体的练兵工作。

 所以这三百亲军还是暂时交给他们两个带领。

 说到练兵,很多人觉得非常容易。

 尤其是一些穿越人士,只凭借着自己大学时的军训经历,一个个的,就敢堂而皇之的冒充练兵大家。

 不但把军队编制,照搬改成现代的军队编制,还动不动就废除抱拳礼,改为敬礼,说什么建设现代化军队。

 然后让军队站个军姿,踢个正步,走个队列,喊个一二一,就敢说这是精锐了。

 殊不知,在古代,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除了能让人感到花里胡哨之外,半点都不能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在交通只能靠走,通讯只能靠吼的古代,指挥军队,是一件令所有统兵将领都感到非常头疼的事情。

 人一过万就无边无沿,只凭借统兵将领的嗓门,是不可能将军令通传到全军的。

 万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动辄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军了。

 所以古代一个人能够统领的军队,最多也就数千人。

 这也是为什么汉代的时候,营作为一个独立作战单位,只有两千人的原因。

 古人早就在上千年的战争演变中,把一切能够有利于战争胜负的因素全都考虑到了。

 所以那些拿着自己所知有限的,三扁四不圆的现代军事制度,

 就进行生搬硬套的家伙,纯纯的都是穿越的时候脑袋先着地的。

 在古代,因为通讯不够便捷,将领们指挥军队,一是靠令旗,二是靠鼓声。

 这就需要训练士兵对旗语以及鼓声进行辨认。

 所谓的精锐之师,不只是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还要能够第一时间领会指挥者发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