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荆州行

刘浪一番言语,终于说服了张绣。

 张绣当即命人大摆筵席,款待刘浪和赵云。

 席间,为了再上一道保险,刘浪故意神秘的说道:

 “将军,其实你我两家,早就是一家人了。”

 张绣心生纳闷:

 “先生何出此言?”

 “将军有所不知,我这位兄弟,可不是外人,论起来,与将军还是同门呢。”

 “哦?”

 张绣一听,眼珠子瞪的老大,盯着赵云,一眨不眨的问道:

 “这位小将军,难道也是……?”

 赵云起身施礼:

 “师兄,在下赵云,乃是童师的弟子。”

 “啊耶,早就听说童师又收了一位关门弟子,想不到竟然在这里遇到了……”

 说到这里,张绣激动的,立马站起身来,紧走两步,一把托起赵云,双手紧紧的握住赵云的手:

 “师弟,师父他老人家可还好吗?”

 “师兄,小弟下山之时,师父身康体健。

 一日能食米三升,吃肉十斤,酒也能喝一坛。

 每日里,在山间奔走如飞,还能扑野兔。”

 “哈哈哈,那就好那就好。师兄离山多年,未曾在师父面前尽孝,

 今日知道他老人家一切安好,心里不知道有多欢喜。

 来,师弟与我同座,你我兄弟二人,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说完,拉着赵云,一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命人把赵云的食案搬过来,两张桌子并排摆在一起。

 汉朝时吃饭,都是分食。

 大家分宾主坐下,每人一张食案,用来摆放酒菜,食案之间,相距老远。

 招待重要的客人时,更是如此。

 此时赵云的食案,和张绣的并排放在一起,这叫同案而食。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可以这样,否则就是失礼。

 张绣拉着赵云,询问他离开童渊后,发生的旧事,反倒是忽略了刘浪。

 对此,刘浪并不在意,反而笑眯眯的看着两人亲密无间的样子,独自在那里自斟自饮。

 “师弟,来给师兄说说,你是如何被师父收入门中的。”

 “师兄……”

 “啊!原来如此,来来来师弟,且满饮此杯。”

 “师兄请……”

 “师弟,你既然是师父的关门弟子,不知道师父的那些压箱底的本事,有没有学到?”

 “这……自然是学了一些的。”

 “那可否为师兄展示展示?”

 说到底,张绣还是武人心性,终归是离不开一个武字。

 “这……”

 “师弟,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

 “啊,没有没有,师兄既然想要考校小弟,小弟自然遵从。”

 “那咱们去演武场,哪儿地方宽敞,能让师弟施展的开。”

 说完,也不管正在席间的刘浪,拉起赵云,就往演武场走去。

 刘浪吃喝多时,早就吃饱喝足了。看到两人去往演武场,一时心痒难耐,也跟着去了。

 同行的,还有被叫来陪酒的副将胡车儿。

 众人来到演武场,早有军士把赵云的长枪抬了过来。

 赵云一把接过自己的龙胆亮银枪,随手一抖,碗口大的枪花乍现,长枪随后发出一阵嗡鸣之音。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就凭这一手,张绣就看出来,赵云必然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要知道赵云的龙胆亮银枪,用料可不是白蜡杆子的,而是真真正正的百炼精钢,混合了五金之英,寻高手匠人,历时数年,方才打造而成。

 这样的钢枪,比不得那些用白蜡杆子制成的木枪,可以随意的抖出枪花。

 想要用钢枪抖出碗口大的枪花,没有过人的腕力以及娴熟的技巧,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至于怎么分辨长枪是否用精钢打制,只需要听声音就知道了。

 木头的枪杆,抖动时发出的声音低沉,而钢制的长枪,抖动时发出的声音,带有金属的清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