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曹操分兵(第2页)

 结合张绣再次施展诈降之计,偷袭许昌,他愈发觉得此事的背后绝不简单。无论是诈降之计,还是关键时刻偷袭许昌,其中对于人心的把控,偷袭许昌时机的掌握,绝非张绣一介武夫所能谋划。

 张绣冲锋陷阵是固然是当世一流,可要论出谋划策,就算再历经十世轮回,也难以想出如此环环相扣的精妙计谋,且实施得如此天衣无缝。

 从诈降后以粮草为诱饵,骗得曹老板允许他暂留宛城,到趁着官渡决战的关键时刻偷袭许昌,夜袭潼关,再到自己派兵追击天子,却遭遇曹纯被伏击,这一系列事件紧密相连,对人心和时局的把控简直妙到毫巅,每一步都像是在悬崖边的钢丝绳上跳舞,稍有差池,便会跌落悬崖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原本曹操还猜测张绣幕后指使是老荫蔽贾诩,可如今看来应当是另有其人。凭借他的直觉告诉他,早上高顺提到的这个“太师”,恐怕才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关键人物。

 帐中众人,听闻曹操发问,相互对视一眼,却都无奈地微微摇头。刘浪出世时间太短,他们对其了解实在太少。

 曹老板接到许昌的报讯时,信使也未详细说明事情经过。因为荀彧等人对刘浪同样知之甚少,许昌城破后他们便被关押起来,知晓的情报更是有限。

 至于天子乘坐热气球飞天,帮助张绣攻破许昌之事,荀彧担心曹操多疑,影响官渡决战,并未向他提及,还嘱托夏侯惇一并隐瞒此事。

 官渡之战本就是袁强曹弱,局势岌岌可危,稍有不慎便会兵败身亡,相比之下,官渡之战的胜负关乎全局,更为重要。倘若此时告知曹操天子用飞天之法帮助张绣攻破许昌,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必然会影响他的决断。荀彧本想着一切等官渡之战尘埃落定,曹操班师回朝时再详细说明,可他万万没想到,之后竟会发生如此多的变故,导致曹操盛怒之下亲征潼关。

 帐中,曹操左下首的荀攸,听闻曹操询问,捻须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主公,或可遣人回许都,询问文若此中内情。”曹操微微点头,应道:“嗯,也好。”遂命左右返回许昌,向荀彧打听许昌被破以及太师刘浪的具体事宜。左右随从领命匆匆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