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说服袁熙(第2页)

当然,他们两人的争斗,都在袁绍的掌控之中。

只要袁绍还活着,他就有信心把那兄弟俩的争斗,圈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不至于让河北真的分裂。

历史上,就是因为袁绍死的太早,又没有定下明确的继承人,以至于兄弟二人失去了制约,导致最后反目成仇,被曹操抓住机会,各个击破。

属实是袁绍自己玩脱了。

所以想要真正的让袁氏内乱起来,只有从袁绍的次子袁熙,这个最没有存在感的儿子身上找突破口。

本来袁熙是没有机会继承袁氏基业的,可袁绍亲手给他创造了机会。

老三袁尚都能有机会继承大位,理论上来说,那老二袁熙就更有机会了。

但不论是父亲袁绍,还是袁谭、袁尚兄弟,还是河北文武重臣,都没人把这个老二当回事,就仿佛袁熙不存在一样。

正是这种被忽视的透明人,才最适合作为奇兵。

蓟城守将见吕温所持通关文牒完备,又有并州刺史府签发的商贸凭证,便未多加盘查。

在吕蒙扮作商队,白衣渡江之前,各地诸侯对于商队的监管还是很轻松的。

哪怕是双方正在交战,也会允许商队正常的商贸往来。

当然,半路被山贼强盗干掉了,那又另说。

吕温的商队一路畅通无阻,直奔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以‘洽谈生意’为名落脚。

三日后,他通过贿赂袁熙府中长史,终于递上了刺贴,自称‘并州富商’,愿献北地良马三百匹,助幽州军整饬军备\"。

袁熙的府邸远不如邺城的袁尚府奢华,亦无青州袁谭府的肃杀之气。

堂上陈设简朴,案头堆着几卷兵法,却蒙着薄尘。

袁熙身着素色锦袍,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几分郁郁之色。

自官渡之战后,父亲袁绍越发宠爱幼弟袁尚,放纵他与兄长袁谭明争暗斗。

他便被父亲赶往幽州,名为镇守北疆,实则形同放逐。

这些年,他眼睁睁看着袁谭在青州积蓄势力,袁尚在邺城拉拢重臣,自己却困守幽州,连父亲的面都难得一见。

“阁下远道而来,所赠良马之事,容我细查后再议。”袁熙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袁熙虽然不知道吕温为何献马,但却知道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想找个借口,为难一下吕温,顺便打听一下对方的目的。

哪知吕温直接开门见山,笑道:“将军岂止需要良马?幽州沃野千里,甲士十万,将军坐镇此地,形同北疆之盾,为何甘居人后?”

这话如石子投湖,袁熙的手指微微一顿。

吕温见状,又道:“世人皆知袁谭善战、袁尚得宠,却忘了将军才是袁氏嫡子中最稳健者。

当年公孙瓒据幽州,是谁辅佐袁绍平定北疆?是将军您。

如今袁谭在青州私通外臣,袁尚在邺城沉迷享乐,将军却在幽州抵御鲜卑乌桓,护佑河北百姓,这般功绩,难道不该被天下人知晓?”

袁熙的脸色微变,端起茶杯的手停在半空。

吕温趁热打铁道:“将军可知,邺城已有流言,称袁绍大人有意立袁尚为世子?

袁谭在青州厉兵秣马,怕是不日便要南下争位。届时二人火并,冀州动荡,将军以为自己能独善其身?”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密函:“这是在下从并州得来的消息,袁谭已暗中联络曹操部将,许以‘共分冀州’之诺。”

袁熙展开密函,只见上面字迹模仿袁谭口吻,言辞间确有与曹操勾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