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袁熙发难
幽州治所蓟城内,袁熙立于府衙舆图前,面色复杂。
此前袁谭、袁尚兄弟在平原缠斗,他始终秉持“隔岸观火”之策——既不驰援袁谭,也不助袁尚,只盼二人两败俱伤,自己再以幽州之力南下,坐收渔翁之利,一统袁氏基业。
可人算不如天算。
局势的发展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袁尚为击破袁谭,竟引曹操的大军入河北,短短一年之间,导致青州陷落,袁谭战死,曹操凭此战吞并青州,势力直逼冀州边境。
幽州与青州相隔冀州与渤海湾,纵有驰援之心,亦是鞭长莫及。
袁熙望着舆图上“青州”二字被曹军标记覆盖,心中满是悔意。
他低估了曹军的战力,更错判了袁尚的愚蠢。
倘若再坐视不管,等曹操消化完青州,下一个目标必是冀州,届时幽州孤悬北方,终将独木难支,袁氏百年基业,即将毁于一旦。
恰在此时,传来袁尚与曹操盟约破裂的消息。
袁熙眼前一亮,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若能借袁尚对曹操的怨愤,与其结盟共讨曹军,便能名正言顺的派兵进驻冀州,而后……
他当即决定,以“为兄长袁谭报仇”为借口,遣使赴冀州游说袁尚。
使者抵达邺城后,对袁尚声泪俱下:“我家主公听闻大公子战死,悲痛欲绝,誓要为大公子报仇雪恨!临行前,我家主公说,愿倾尽幽州六万精兵,与公子联手,共击曹贼,夺回青州,重振袁氏声威……”
袁尚本就因曹操背盟怒火中烧,又想借幽州之力,夺回青州。当即应允结盟,约定两军于冀州渤海郡会师。
袁熙见计谋初成,暗中调兵遣将。
他对外宣称率六万大军,实则是七万大军。
古代行军打仗,都是依靠旗帜来统计人数。
七万大军看起来比六万多了一万,可只要将这一万人打散,分布在其余六万人中,不打旗号,外人很难发现具体的人数。
除非有人一个一个的点名。
幽州渔阳郡与冀州渤海郡接壤,袁熙本该从渔阳郡出发,前往渤海郡。
但袁熙却借口大军早已在涿郡整顿待发,所以向袁尚表示,要从涿郡经河间郡绕一圈。
袁尚素来轻视这位二哥,从没把他放在心上,所以对袁熙提出绕路的事情,没有多加详查,便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