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刘璋投降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
绵竹关的硝烟尚未散尽,刘浪顾不得休整,便下令大军加速南下。
趁着汉军连战连捷,士气正旺,要一鼓作气攻破雒城,不能给刘璋丝毫喘息之机。
若给刘璋过多时间整军布防,雒城之战必将陷入僵持。此时刘浪还不知道刘璋已经放弃了雒城。
是以汉军未作片刻休整,三万先锋部队携带轻便攻城器械,沿着绵竹至雒城的官道疾驰而下,主力大军则紧随其后,朝着成都方向稳步推进。
沿途州县早已听闻汉军“飞天破剑门”、“一日下梓潼”的威名,又见绵竹关迅速陷落,皆无抵抗之心。
当汉军先锋抵达雒城时,城门早已大开,城头上不见一兵一卒,只有几名地方官吏捧着印信,跪在城门之外等候归降。
原来雒城守将接到刘璋撤兵回成都的命令后,便已率军撤离,只留下官吏负责交接,汉军得以兵不血刃拿下这座成都北部的最后屏障。
雒城是成都最后一道屏障,过了雒城就可以直面成都。
所以拿下雒城后,刘浪命先锋部队原地休整,一面等待跟主力汇合,一面养精蓄锐。
三日后,八万汉军尽数抵达雒城,与此前归降的蜀军汇合,总兵力已逾十万。
此时刘浪已经得知,刘璋归拢了周边郡县的所有兵力,想要跟汉军在成都死磕。
刘浪在此召开军事会议,与徐庶、赵云、魏延等文武商议攻城之策:“成都乃益州治所,城高池深,刘璋虽已人心涣散,却仍有八万守军,不可掉以轻心。当先派使者劝降,若刘璋识时务归降,可免成都百姓遭战火之苦;若其执意抵抗,再行强攻。”
众将皆以为然。次日,刘浪派使者携带劝降书,前往成都面见刘璋。劝降书中言明“汉室正统,师出有名,若刘璋归降,可保其性命与家族财产,益州百姓亦能安居乐业;若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日,恐难保全”。
言辞恳切,既晓以大义,又明以利害。
成都城内,刘璋看着劝降书,双手不住颤抖。
身旁的王累、黄权等人面露忧色,而法正、张松却目露喜意,趁机劝道:“主公,汉军势大,成都已被团团包围,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若继续抵抗,恐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不如归降汉室,尚可保全自身与百姓。”
可刘璋心中仍有不甘——他父子两代经营益州二十余年,如今要将这片基业拱手让人,实在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