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志存高远(第3页)

 沈远山的话还没有说完。

 沈修文梗着脖子道:“爹,我不想当一个商人。”

 “我要继续读书,考取功名。”

 儒家倡导的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读书人追求仁义道德才是高尚的行为。

 追求利益则是低俗的表现。

 沈修文读了多年的圣贤书,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

 如今沈远山却要拉着他一起经营钱庄。

 沈修文立刻就不干了。

 沈远山大怒道:“就你这榆木脑袋,还考个屁的功名。”

 “如今你比青辰大一岁,至今一事无成。”

 “你就不觉得羞愧吗?”

 沈修文自知没法和沈青辰比,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反正我不想从商……”

 沈远山叹息道:“我看你读书都读傻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看看那些世家大族,谁家手底下没有几十个商铺。”

 “你能说他们是商人吗?”

 沈远山说的事实。

 不单单是一些世家大族,还有许多朝廷官员手下也有着诸多的产业。

 因为单靠他们的俸禄。

 是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人的。

 大梁士大夫阶级一边骂着商人逐利,一边却做着商人的事情。

 彼此都心照不宣罢了……

 比如沈青辰在永川府设立的钱庄,绝对是沈家的产业。

 但在明面上。

 钱庄的归属却属于林家,和沈青辰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所以沈修文帮着沈远山经营钱庄,也不会对他的名声有什么影响。

 更不会把他归入商人这一类人。

 但即便如此。

 沈修文也不愿意插手钱庄之事。

 因他对经商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心想进入大梁的官场之中。

 然后当一个知县,造福一方百姓……

 沈青辰见沈修文低着头不做声,不禁笑道:“大伯,别勉强堂兄了。”

 “堂兄志在科举,想当一个县令造福一方。”

 “若是咱们老沈家能出一个文官,也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