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正骨大师

这次来的是一名四旬左右的男子,鼻子和下巴留着一撮胡须,看起来还有几分文质彬彬。

 他进来后,左看右看,目光落在陈汐的身上。

 试探性地问,“是这里招大夫吗?”

 陈汐缓缓坐了下去,同样也在打量他,“没错,过来坐下说吧。”

 男子犹豫了下,走到陈汐对面坐了下来。

 陈汐询问道,“你最擅长治疗什么病?”

 这话将男子问懵了,他学的很杂,一部分是医书上看的,一部分是跟着师父学的,还有些便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听到陈汐的问题,他斟酌着开口,“我治的最多的病人,便是风寒发热,这难道不行吗?”

 陈汐道,“我没说不行,就是问问而已,对你要有些了解嘛,你不用这么紧张。”

 “哦哦,我明白了。”

 陈汐又询问了些问题,然后想出个题考考他,“假如一孩童高热惊厥,喉间痰鸣,神昏谵语,面赤气粗,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此为何症?”

 男子有些意外,他并不知道陈汐会医术,但想想这应该是官府出的考题。

 于是他略加思索后便回答,“应当是风火上炎,痰热闭窍证?”

 陈汐点点头,这应该是真的会医术。

 既然是应聘,那肯定不能对方说自己是大夫,就直接录用了,肯定得考考才行。

 陈汐又出了两道问题。

 她虽然用中医实践治疗比较少,但理论看得多,家里那些医书从小就在看,出个题还是很简单的。

 经过陈汐的问题,她看出来了,这人确实对风寒感冒这类比较有经验,涉及到其他的问题,他回答就不太对了。

 比如她说的痫症的症状,对方说的却是中风。

 不过这也能理解,古代诊断技术局限,对于一些症状相似的病症,很难准确区分,全靠自身的经验。

 而且主观性较强,不同的医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有些相似的病,他们都当成一种病来治疗,所以大多数时候病人都是看运气。

 恰好请来的郎中有经验,那可能就痊愈了。

 可若是得了另外一种只是症状相似的病,按照郎中自己经验,治不好都是小事,甚至还可能越治越严重。

 这也是大多数时候,明明看起来不严重的病,最后却成了不治之症。

 这也是陈汐考他们的原因之一,将他们擅长的病区分开来,以后病人来了就可以对症治疗,可以大大的提高治愈率。

 治病,得找对大夫才是最关键的。

 就是现代也因为地方不同,每个医院所擅长治疗的病不同,又何况是古代呢。

 陈汐又问了些与风寒相关的症状,他的准确率有八成以上,算得上是个优秀的大夫了。

 陈汐留下了他,并开出了五两银子的月钱。

 她还担心少了,若对方生气走,她可以再加一加,月钱都是可以谈的。

 谁知他不仅没有嫌少,反而还高兴的,差点感恩戴德。

 陈汐愣了下,这年头郎中的收入这么低吗?

 她还真没猜错,像他们这种没什么名气的,大户人家根本不会请他们去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