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下)(第3页)
南宫适还是不服气,争辩道:“公子去进贡,是为了替父亲赎罪,又没有叛逆的心思,为什么就落得个被做成肉酱的悲惨下场,这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所以我们就应该剿灭无道的昏君,来匡正天下,这也是万民的心愿啊。”
文王耐心地解释说:“你就是太执着于一时的想法了,这是我儿子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我临走前就跟诸位儿子、文武官员说过,我推演先天数,算出有七年的灾难,千万不能派一个兵卒来问候我,等七年灾难满了,我自然能荣耀归来。伯邑考不听我的训诫,太骄傲太执拗,只知道执着于忠孝的大节,却不知道变通,又不懂得打点关系,不明白时务的进退,自己德行浅薄,才能平庸,性情还偏执,不顺从天时,所以才遭受了这被做成肉酱的灾祸。我现在奉公守法,不胡作非为,不违背道德,坚定地尽臣子的节操。任天子肆意妄为,天下诸侯心里都有一杆秤,自有公论,何必你们俩先挑起祸端,自恃强大,这不是自寻灭亡吗。古话说‘五伦之中,只有君亲和恩情最重;百行的根本,应当以忠孝义为先’。我既然回国了,就应该把教化百姓、让风俗变好放在首位,把百姓富裕、物产丰富当作要务,这样百姓自然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我和你们也能一起享受太平。耳朵不用听兵戈之声,眼睛不用看征伐之事,身体不用受鞍马之劳,心里不用牵挂胜败的困扰,只希望三军将士不用身披甲胄那么辛苦,百姓不用遭受惊慌的灾祸,这就是福,就是乐,又何必劳民伤财,残害百姓,还把这当作功绩呢。”
南宫适和散宜生听了文王的训诫,赶紧叩头谢罪。文王接着说:“我打算在西岐正南建造一座台,名叫‘灵台’。我也担心搞土木工程,不是诸侯该干的事儿,会劳烦百姓。可建造这座灵台,是为了应验灾祥的征兆。”
散宜生上奏说:“大王建造这座灵台,既然是为了应验灾祥,是为了西土的百姓,又不是为了游玩享乐,怎么会劳民呢。况且主公您仁爱,连昆虫草木都能得到您的恩泽,万民没有不感恩的。要是大王出个告示,百姓肯定都乐意来服役。要是大王不轻易动用民力,还是给工银一钱,让百姓自己看着办,随他们的意愿,不强迫他们,这也没啥坏处。况且又是为了西土人民应验灾祥的缘故,百姓怎么会不乐意呢。”
文王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说:“大夫这话可太合我意了。” 随即就命人把告示张贴在各门。这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儿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