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闻太师驱兵追袭(上)(第2页)

 没过一会儿,又有人来报:“佳梦关魔家四将听令!” 太师又下令:“过来。” 只见魔家四将迈着大步走到军前,说:“太师,我们穿着盔甲,行礼不太方便,您多担待。” 太师问:“黄飞虎有没有往你们佳梦关去啊?” 四将齐声回答:“没瞧见啊。” 太师说:“那你们也赶紧回佳梦关防守,要是碰到黄飞虎,就给我一起把他拿下。” 四将领命,也走了。

 接着,又有人喊:“临潼关守将张凤听令!” 太师还是那句话:“过来。” 张凤跑到马前,规规矩矩地行礼。太师问:“老将军,那叛贼黄飞虎有没有往你那关上来啊?” 张凤躬身回答:“不曾见到。” 闻太师无奈,只好命令他回兵,用心防守。张凤也领命离开了。

 这时候,太师坐在马上,心里直犯嘀咕:“都说飞虎已经出了西门,过了孟津,咋就不见人呢?这三处人马赶来,都说没瞧见。这事儿可太奇怪了!奇怪!算了,不管了,我先把人马驻扎在这儿,看他还能跑到哪儿去!”

 且说清虚道德真君在空中看到闻太师停兵不动了,心里想:“这可不行啊,如果不把闻仲的兵给骗回去,黄飞虎咋出得了五关呢?” 想到这儿,真人嘿嘿一笑,随即把葫芦盖一掀,倒出一把神砂,朝着东南方向“唰”地一撒。这可是施展先天一气的法术,在炉子里练就的玄功哦。

 不多时,闻太师的军政官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报告:“启禀太师!大事不好啦,武成王带着家将,居然反倒杀往朝歌去了!” 太师一听,这还得了,立马下令:“回兵!” 然后带着大军,火急火燎地追杀回去,直奔渑池。一路上,还真看到前边有一伙人,簇拥着往前飞奔。太师赶紧催动三军,一口气赶过了孟津。咱先不说这头的事儿。

 且说真君在云里看差不多了,就命令黄巾力士把混元旛移到大道之外。这时候,黄家父子兄弟在马上就跟刚从酒醉中醒过来一样,又像做了一场大梦刚醒,一个个在马上揉着眼睛,还使劲儿地晃了晃脑袋,仿佛在确认这是不是真的。

 等他们定睛一看,哎呀,刚才那四路人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黄明忍不住感叹道:“哇塞,这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啊,看来老天爷都在帮咱们呢!” 黄飞虎也回过神来,急忙对众兄弟说:“刚才那些人马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咱们得赶紧走啊,过了临潼关才安全。” 众将听了,立刻策马狂奔。

 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临潼关,只见前面有一支人马扎着营帐,把路堵得死死的。黄飞虎赶忙命令军车先停下来,正准备上前去打听打听情况呢,就听到“轰”的一声炮响,紧接着,喊杀声、摇旗声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黄飞虎骑在五色神牛上,定睛一看,原来是总兵张凤,全身披挂,那盔甲穿得是八扎九吞,可威风了。咱来瞧瞧这张凤的打扮:

 那凤翅盔,金光闪闪的,看着就贼重;身上的柳叶甲,配上红色的战袍,别提多扎眼了。腰间束着八宝紫金厢,绒绳双叩着梅花镜。手里打将的钢鞭,就跟豹尾似的,那百炼的锤,拿起来寒光闪闪,好像能迸出寒云。斩将的刀举起来,就像秋天的霜一样冰冷锋利,骑的马感觉走到悬崖边都能打胜仗。再看那大红旛上,明晃晃地写着:“坐镇临潼的将领张凤。”

 话说张凤听到手下报告,说黄飞虎带着一群人已经到关前了。张凤二话不说,翻身上马,气势汹汹地来到军前,大声喊道:“黄飞虎,给我出来答话!” 武成王骑着神牛来到营前,虽然心里着急,但还是很有礼貌地躬身说道:“老叔,小侄现在是个受难的臣子,实在不方便行全礼,您多担待。”

 张凤一看黄飞虎,气不打一处来,说:“黄飞虎,你父亲和我可是结拜的好兄弟,你呢,本来是纣王的得力大臣,还是国戚,多风光啊。你为啥要造反呢,这不是辱没祖宗嘛!你看看,你父亲手握总帅大权,你自己也位居王位,多好的前程啊。咋能就为了一个妇人,就辜负了君主的恩德呢?你今天反叛,就跟老鼠掉进陷阱里一样,根本没机会翻身咯。就算我这个老头子听说了,都觉得惭愧得没地儿钻了,你可真让人可惜啊!听我一句劝,你赶紧乖乖下马受缚,我把你解送到朝歌,到时候百官会上奏本,在殿上为你分辨是非,说不定纣王念在你是国戚的份上,再看在你往日的功劳,就能饶了你今天的罪过,保全你一家老小的性命。要是你还执迷不悟,那后悔可就来不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