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冻岐山(下)(第2页)

 鲁雄选了个吉日,祭祀宝纛旗,杀牛宰马,热热闹闹地就起兵了。他辞别闻太师,放炮出征。这时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气热得那叫一个离谱,简直像个大蒸笼。三军穿着铁甲单衣,走几步就气喘吁吁,马军的汗像下雨似的,步兵更是人人累得直喘气。这天气,热得简直没眼看!三军一路走,那场景,热得让人绝望:万里乾坤,就像有一轮大火伞扣在当中。四野里一丝云彩都没有,风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八方全是热气往上升。高山顶上,大海波中,都热得不像话。高山顶上,石头都被晒得裂开,灰飞烟灭;大海波中,波浪被蒸得翻滚不停。林中的飞鸟,热得翎毛都脱落了,根本别想腾空展翅;水底的游鱼,鳞甲都被蒸得翻开了,哪还能弄土钻泥。地上的砖头热得像烧红的锅底,就算是铁石做的人,也得汗流浃背。三军一路上,头盔热得直撞天上的银磬,铠甲层层叠叠,就像盖住了地上的兵山。军队行进像下急雨,马匹跳跃似欢龙。翻动银叶甲,拨动皂雕弓。那喊声,震动了山川湖泽,天地乾坤就像个大火笼。

 鲁雄人马出了五关,一路前行。有探马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给鲁雄:“张总兵失利阵亡了,首级都被挂在西岐东门示众呢,请将军下令定夺。”

 鲁雄一听,大惊失色,说:“桂芳都死了,那我们先别往前走了,暂且安营扎寨。”又问:“前面是什么地方?”

 探马赶紧回报:“是西岐山。”

 鲁雄传令:“在茂密的树林深处安营,凉快凉快。”还命令军政司写告急文书,赶紧报告给太师。

 咱再把镜头拉到西岐这边,子牙自从斩了张桂芳,李家兄弟三人也都到了西岐。一天,子牙在相府里坐着呢,有报马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西岐山有一支人马扎营了。”

 子牙一听,心里就有数了。前几天清福神就来报过,封神台已经造完,“封神榜”也张挂好了,现在就等着祭台呢。子牙传令:“命令南宫适、武吉点五千人马,去岐山安营,把路口给我堵住,别让其他人马过来。”

 二将领命,麻溜地点好人马出城。一声炮响,走了七十里,就望见岐山有一支人马,打着成汤的旗号。南宫适就在对面安下营寨。这天气热得人都要冒烟了,三军站都站不住,就像头顶上顶了个大火球。

 武吉对南宫适说:“我师父命令我们二人出城,在这儿安营,可这大热天的,三军又干渴,还没有树木遮盖,我怕三军心里得有怨言啊。”

 就这么熬了一宿。第二天,辛甲到营里相见,说:“丞相有命令,让把人马调上岐山顶上去安营。”

 二将一听,都傻眼了,心里想:“这不是开玩笑嘛,这天热得都能把人烤熟了,还上山去,上去不得很快就热死啊!”

 辛甲无奈地说:“军令如山,哪能违抗啊,只能照做。”

 二将没办法,只好点兵上山。三军热得受不了,一个个张着嘴直喘气,这还不算完,又要做饭,可取水又不方便,军士们都开始埋怨起来。

 再看鲁雄这边,屯兵在茂林深处,看到岐山上有人安营,纣兵都哈哈大笑:“这种天气,还在山上安营,不出三天,他们就得自己热死,都不用我们动手!”鲁雄就等着救兵来了,再跟西岐的人交战。

 到了第二天,子牙带领三千人马出城,往西岐出来。南宫适、武吉赶紧下山迎接,然后合兵一处。八千人马在山上拉起了幔帐。子牙坐下,这天气热得,有诗为证:“太阳真火炼尘埃,烈石煎湖实在可悲。绿柳青松摧艳色,飞禽走兽都遭灾。凉亭上面像烟燎,水阁之中似火来。万里乾坤只一照,行商旅客苦相挨。”

 子牙坐在帐中,命令武吉:“你去在营后筑一个土台,高三尺,赶紧去,麻溜的!”

 武吉领命就去了。西岐的辛免催促着车辆,运来了许多饰物,报告给子牙。子牙命令把这些饰物都搬进营里,然后开始分发。众军一看,都傻眼了,心里想:“这大热天的,发这些干啥呀?”

 子牙点名分发,一人发了一个棉袄,一个斗笠。将领们领下去后,众军都笑着说:“我们穿上这棉袄,戴上这斗笠,死得更快了吧,丞相这是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