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将(上)(第2页)
话说洪锦和龙吉公主成亲,是纣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西岐城的将领们都忙着准备东征,粮草啥的都准备好了,就等姜子牙上奏出征的表文。第二天,武王上朝,说:“有事儿就上奏章,没事儿就散朝。” 话还没落,姜子牙就捧着出征表文上殿了。武王让人把表文接过来,放在御案上打开看。武王从头到尾仔细瞧:
“进表丞相臣姜尚启奏。臣听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里最有灵性的。上天保佑百姓,就设立君王、老师。君王得辅佐上帝,安抚四方,当好百姓的父母。如今商纣王不敬畏上天,给百姓降下灾祸,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残害忠良,虐待劝谏的大臣,轻慢五常,荒废政务,沉迷酒色,按家族给人定罪,世代任用官员;大兴土木建宫殿、楼台、池塘,穿着奢华的衣服,残害老百姓;祖先宗庙都不祭祀;抛弃老人,亲近坏人;只听女人的话,烧死忠良,剖开孕妇肚子;宠信奸臣,赶走太师太保;废弃法律,囚禁正直之士;杀妻杀子,就知道酗酒作乐,搞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哄女人开心;不祭祀天地,不供奉宗庙。商纣王罪恶滔天,天怒人怨。现在天下诸侯在孟津大会,要兴兵讨伐有罪之人,把老百姓从水火里救出来。恳请大王秉持上天爱护生灵的心意,考虑四海诸侯的想法,想想天下老百姓的痛苦,大展神威,选个日子出兵,替天行道。这样的话,社稷有福,臣民有福!请大王仔细考虑后施行。谨上表奏明。” 武王看完,琢磨了好一会儿,说:“相父这表文,虽说纣王无道,被天下人抛弃,按理该讨伐;可先王以前留下遗言,说‘千万别以臣子身份讨伐君王’。现在这事儿,天下后世的人会拿我当话柄。而且我要是违背先王的话,那就是不孝。就算纣王无道,可他毕竟是君王。我要是讨伐他,那就是不忠。我和相父还是守好臣子的本分,等纣王改过自新,不也挺好嘛。” 姜子牙说:“老臣哪敢辜负先王的话呀;可天下诸侯已经通告各方,诉说纣王的罪状,说他不配当君王,还联合起来在孟津大会,彰显天威,要兴兵讨伐有罪之人,到商朝去看看情况。之前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都送了文书来通知,要是哪路诸侯不来,就先问他违抗的罪过,再讨伐无道之人。老臣怕耽误国家大事,所以上表,请大王定夺,希望大王能裁决。” 武王说:“既然他们三路诸侯要讨伐成汤,那就随他们去。我和相父守好本土,尽好臣子的本分;对上不失为臣的礼节,对下能守住先王的命令。这不也挺好嘛?” 姜子牙说:“上天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之灵,真正聪明的人,才能当君主,君主就是百姓的父母。如今商纣王残害百姓,百姓就像掉进水火里。他罪恶太多,老天爷都发怒了,让我们先王去完成大业,只是还没成功。现在大王要是兴兵讨伐有罪之人,那就是替天行道,把百姓从水火里救出来。要是不顺从上天的意思,罪过可就大了。” 这时,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道:“丞相的话是为国家着想的好计谋,大王可不能不听。现在天下诸侯在孟津大会,大王要是不出兵响应,就没法让大家信服,大家不服气,肯定会怪罪我国帮着纣王干坏事。要是他们把兵打过来,到时候可就自己给自己惹麻烦了。再说纣王听信谗言,多次征讨西土,老百姓担惊受怕,文武官员也辛苦劳累。现在刚安宁点儿,又要发动天下的兵,这灾祸可就没完没了了。依臣的愚见,不如听相父的话,带兵到孟津大会,和天下诸侯在商朝郊外陈兵,看看商朝的情况。要是纣王自己改过,那天下老百姓都能享福,又不会失信于诸侯,也不会给西土带来灾祸;对上能尽忠君王,对下能尽孝先王,这可称得万全之策。请大王好好想想。” 武王听了散宜生这番话,心里挺高兴,说:“大夫说得对。不知道得用多少人马呢?” 散宜生奏道:“大王要进兵五关,得拜丞相为大将军,把黄钺、白旄给他,让他总理大权,能在宫外自行处理军政事务,这样才能方便行事。” 武王说:“就听大夫的安排,马上拜相父为大将军,让他负责征伐。” 散宜生说:“以前黄帝拜风后为将,得筑个高台,祭拜皇天、后土、山川、河渎这些神灵,还要给主将推车,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拜将之礼。” 武王说:“这些事儿都交给大夫去办。” 武王退朝。散宜生又到相府向姜子牙道贺。百官都挺高兴,姜子牙的徒弟们也个个欢喜。散宜生第二天到相府跟姜子牙说了,让南宫适、辛甲去岐山监造将台。当时两人到了岐山,挑选木材、砖石这些材料,马上开工。没过多久,将台就造好了,二将回来向姜子牙汇报。散宜生进宫回禀武王说:“臣奉旨监造的将台已经完工,选了个好日子,三月十五日,请大王到金台,亲自拜相父为将。” 武王批准了,就等着那天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