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第3页)

 陛下想的是真细啊。 

 孙斌心底生出唏嘘与感慨。 

 原本按孙斌所想,天子召他在长乐宫觐见,肯定是聊及涉及在北的种种,可见面聊的却不是这些。 

 这也让孙斌紧绷的心稍稍松弛不少。 

 为何这样? 

 还不是天子赏赐的太厚重了。 

 他凭借这次北伐得国公爵,还赐号定,这本身就意义非凡,这就跟韩青得国公爵,赐号平一个道理。 

 一个平,一个定,这两个赐号太不寻常了。 

 而在此基础上,自己得到的赏赐,比韩青要丰厚的多,说实话对于钱财土地,孙斌根本就不看重,原辰阳侯府名下不缺这些。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是他得了国公爵,还是世袭罔替的,这岂不是一门两国公了,哪怕他跟大哥孙河分家了,可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啊。 

 孙氏一族在大虞的权势,因为他得敕国公爵,而变得不一样了。 

 ‘处的位置不同了,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看出孙斌的神态变化,楚凌没有说什么,心底却生出唏嘘,对于孙斌想的种种,楚凌是知晓的。 

 也是这样,才有了这场家宴。 

 他不是个小气的,猜忌心强的皇帝,对待底下人该得的,他向来是不吝啬的,只要不掉队,不掣肘与算计皇权,立下再大的功勋,他都会给予对应封赏! 

 这个世界足够大,真要有朝一日把北虏、南诏、西川、东吁全给灭掉了,如此庞大的疆域,想要完全掌控好,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这必然要明确本土统治与海外统治,在本土不能封的,但到了海外就不一样了。 

 统治是有极限的。 

 超过了极限,即便实现了控制,那也是短暂的,也是劳民伤财的。 

 除非这个时代的科技与生产力有大幅跃迁,研究出了超过这个时代的产物,以此改变交通模式才有可能实控好,可科技也好,生产力也罢,不是说搞起来就能搞起来的,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攀升才行,这个周期有多长,楚凌预判不了,所以有些事不能脱离现实轨迹…… 

 故而跟孙斌的这次家宴,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跟聪明人一起交谈,楚凌知道孙斌能揣摩到他的想法,有些话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