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外婆

    整个10月,燚贝几乎都在剧组拍戏。
 




    获华美奖与她本身产生的影响,在剧组也更明显一点,至少她的词再也没有被改过。
 




    她习惯前一天甚至更早些就自己将台词和人物关系捋顺,让角色所说的话,所做的行为反应都是符合人物形象和人物逻辑的。但按照她之前的位置,经常会出现第二天一张飞页丢过来,她的词,她的人物逻辑全部改了,之前所有准备全成了无用功。
 




    她还不能因此说什么,因为说了也不会有人在意,甚至还要怪她不专业,临场反应能力不行。
 




    同样的场景切回现在,导演也终于会考虑她口中关于角色的为什么,甚至有时候场次,台词变动,现场导演还会来问她的意见。
 




    剧组其他工作人员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她的通告排的更加合理了,再没有没完没了的夜戏,也不会带妆在现场一等就是一天。现在连试妆都先紧着她的时间来。
 




    她身边也多了些围着她转,说要向她学习,把她当榜样的演员。几乎所有人见到她都会先喊一声“燚老师”。
 




    这个称呼总让她恍惚想起某个人,或许他在剧组也是这样,所有人见他都得恭敬地叫一声老师。
 




    燚贝杀青那天得到了一个超大花束,比她之前所有角色杀青花束都大。跟她搭戏的女演员眼圈红红的,说舍不得她,说感谢她,说自己在她身上学到很多。可事实上她们之间有关的戏份不过三场,正片出来连五分钟都不一定能留住。
 




    这一切在燚贝这里其实都没什么实感,像一场美梦,梦里每个人都对她笑,所有人都送她一朵鲜花,跟她拥抱。但梦醒时分燚贝却记不住他们的脸,回忆起这场美梦,她也只记得周围数不清的白色雾气。
 




    这些情绪都让她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心态的失衡,她越来越怀疑自己努力拍戏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成为一个好演员,还是为了成为一个红了的演员。
 




    另一方面,随着她流量的崛起,递到她手上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但工作质量良莠不齐。秉持着宁缺毋滥原则,为了筛选最合适她的,林爽整日埋在各种电话会议和剧本提案中间分身乏术。
 




    所以当燚贝跟她请两天假的时候,林爽差点被自己口水呛死。
 




    “你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忙?时间就是金钱啊!这个时候请假不如直接退休算了,还混什么娱乐圈,回家玩呼啦圈吧。”
 




    燚贝整个人朝椅子里一瘫,盯着天花板转椅子。
 




    燚贝:“徐老太生日要到了,我想回家看看她。”
 




    燚贝最近总梦到自己跟徐老太进货那段时间,梦里她跟徐老太总是走散,像是一种不好的征兆。她很久没见过她了,很想她。而且,她也觉得自己需要停下工作一段时间,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林爽气焰陡灭,张张嘴最后说:“我给你订今晚的机票。”
 




    燚贝乐了,转头问她:“咋啦,不混娱乐圈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
 




    林爽翻白眼,“还娱乐圈,为了徐老太,火圈我也得顶。”
 




    ……
 




    燚贝六岁左右,父母离婚了,准确来说是她妈跟别人跑了。小县城流言传的最快,于是周围人开始怀疑燚贝的身世。闲话说多了,甚至连燚贝父亲也自欺欺人,认为燚贝就是别人的种。所以后来燚贝爸爸也跑了,爷爷奶奶自然也不会认她,燚贝成了没人要的野孩子。
 




    街道办领着燚贝去她爷爷奶奶家做思想工作,老两口表面接受了孙女,扭脸就把她扔的更远了。孩子没地儿去,只能跑回街道办。跑了一天一夜才跑回来,灰头土脸的,两道泪痕挂在脸上。等把老两口叫来,老两口就坐在街道办大厅装病哭穷,直接在街道办闹上了。
 




    徐老太就是这时候神兵天降,那时候身子骨硬朗,又黑又壮有把子力气。风风火火地开着辆绿色电三轮过来,车棚布破了一块,被风吹的扯了好远,猎猎作响。电三轮车上印着“老徐百货”的招牌,一个黑脸老太太风尘仆仆从车上下来,一把将燚贝搂紧怀里,嘴里大喊着“我的心肝儿肉”。
 




    看起来特滑稽。